|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鳳凰臺 / 作者:蘇轍 |
鳳鳥久不至,斯臺空復高。
何年種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來無際,青山轉幾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
|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鳳凰臺解釋: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鳳凰臺》是蘇轍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鳳鳥久不至,斯臺空復高。
何年種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來無際,青山轉幾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譯文:
鳳鳥已經(jīng)很久沒有來到鳳凰臺,如今這座臺空空蕩蕩而又高聳。
不知是何年種下了梧桐和竹子,特地修剪了蓬蒿。
白色的水流不見邊際,青山轉了幾番。
我還在南方旅行,尚未歸返,江海一片波濤洶涌。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轍游歷金陵時對鳳凰臺的描繪。鳳凰臺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傳說中鳳鳥會在這里棲息。然而,蘇轍發(fā)現(xiàn)鳳鳥很久沒有來到鳳凰臺,臺上空空蕩蕩,只有鳳凰臺高聳于眾物之上。他不禁思索,不知道是何年種下了梧桐和竹子,以及為何要特地修剪了蓬蒿。整個景色中,白色的水流似乎沒有邊際,青山轉了幾番,而他自己還在南方旅行,未曾歸返,江海洶涌澎湃。
賞析:
這首詩詞以鳳凰臺為背景,通過對鳳鳥久不至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思考。鳳凰臺象征著美好和神秘,而鳳鳥則象征著美麗和吉祥。然而,鳳鳥的缺席讓這座臺顯得空蕩而高聳,給人一種失望和寂寥的感覺。
詩中的梧桐和竹子可能是指鳳鳥喜歡棲息的樹木,而修剪的蓬蒿則可能是為了迎接鳳鳥的到來而特意打理的。這種細膩入微的描寫,更加凸顯了鳳鳥久不至的遺憾和對美好的向往。
詩中的白水和青山則展現(xiàn)了廣闊的自然景色,白水流淌無際,青山轉了幾番,給人一種壯麗而遼闊的感覺。而蘇轍自己正在南方旅行,江海滔滔,暗示著他仍在追尋著美好和卓越之處。
整首詩詞以鳳凰臺為線索,通過對鳳鳥久不至、自然景色和自身處境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這種意境深遠而富有禪意,展示了蘇轍才情橫溢的寫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