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廬山山陽七詠 白鶴觀 / 作者:蘇轍 |
五老相攜欲上天,玄猿白鶴盡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頂,流水無聲入稻田。
古木微風時起籟,諸峰落日盡生煙。
歸鞍草草還城市,慚愧幽人正醉眠。
|
|
游廬山山陽七詠 白鶴觀解釋:
《游廬山山陽七詠 白鶴觀》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老相攜欲上天,
玄猿白鶴盡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頂,
流水無聲入稻田。
古木微風時起籟,
諸峰落日盡生煙。
歸鞍草草還城市,
慚愧幽人正醉眠。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廬山山陽的七個景點為主題,其中以描寫白鶴觀最為突出。詩人描述了廬山的自然景觀,表達了對廬山仙境般美景的贊美之情。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受,以及對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對幽靜生活的向往。
賞析:
詩人以濃郁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廬山山陽的美景。五老相攜欲上天,描繪了廬山的山巒高聳,給人一種欲望超越塵世的感覺。玄猿白鶴盡疑仙,描述了廬山常見的猿猴和白鶴,它們在山間自由自在地棲息,給人一種神仙般的感覺。浮云有意藏山頂,流水無聲入稻田,通過對云、水的描繪,表達了廬山的神秘和寧靜。古木微風時起籟,諸峰落日盡生煙,描寫了廬山的風景如畫,給人以寧靜、美麗的感受。歸鞍草草還城市,慚愧幽人正醉眠,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贊美,暗示了自己對都市生活的厭倦和對幽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線,表達了對廬山美景的贊美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用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展現了廬山的壯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其優美的詞句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