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筠州二詠 黃雀 / 作者:蘇轍 |
秋風下,黃雀飛。
禾田熟,黃雀肥。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舉輒違,乘時席勢不可揮。
一朝風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頭顱萬里行不歸。
北方居人厭羔豨,咀噍聊發一笑欷。
|
|
筠州二詠 黃雀解釋:
《筠州二詠 黃雀》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雀在秋風中飛翔,禾田成熟,黃雀變得肥壯。它們群飛時遮蔽了天空,使陽光顯得暗淡;它們在廣闊的禾田中來回飛舞,靈活而敏捷。它們吞咽精細的食物,技巧高超,每次都能避開障礙。黃雀們抓住了時機,利用有利的形勢,不會輕易放棄。然而,一旦遭遇寒冷的風雨,它們肉體臃腫,羽毛沉重,無法適應天候的變化。農夫們張開網,將黃雀圍困,它們束縛著脖頸,腳被捆綁,身上無法再覆蓋一片羽毛。成百上千只黃雀擠在一個籠子里,彼此依靠,它們的頭顱將被遠遠地運往北方。北方的人們對于黃雀已經感到厭倦,它們只是將它當做一道可笑的笑料。
這首詩以黃雀為主題,通過描繪黃雀在秋天的活動和遭遇,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觀察。詩詞表達了黃雀飛翔的靈活和敏捷,以及在逆境中所面臨的困境。黃雀象征著生命的力量和自由,而農夫的捕捉則象征著世俗的束縛和壓迫。詩人通過以黃雀為象征,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并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評。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生物形象為基礎,通過寓意的方式揭示了人類的命運和社會問題。它通過對黃雀的描繪,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預測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同時,詩詞也批判了社會對于個體的限制和壓迫,表達了對自由和獨立的渴望。
這首詩詞在描寫細節上生動而準確,運用了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和形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黃雀飛翔的輕盈和自由,以及農夫捕捉的緊張和殘酷。它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摹和對生物形象的運用,展示了作者對人類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觸動。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呈現了蘇轍才情橫溢的寫作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