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 / 作者:蘇轍 |
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
|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解釋: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翻譯:繁華的燈火令人厭倦,我來到僧人居住的寺院,寺院里讓我留下。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翻譯:月亮的影子伴隨著人們,有著深刻的意味,車輛的聲音在街道上匆匆而過。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翻譯:飲酒消磨了心中的煩躁,無需計較斗量的多少;魚兒在琉璃缸中照映,卻無法確定有幾條。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翻譯:經過眼前的繁華都如同一場夢境,整夜的寂寞并沒有引發愁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在上元節時游覽寺院的情景,并表達了一種對塵世繁華的感慨和對寂寞的思考。
詩中的"繁燈"和"車音"象征著塵世的喧囂和繁華,而"僧居院"則代表著寧靜和清凈的寺院。詩人心生疲倦,渴望遠離喧囂,于是來到僧院,尋找內心的寧靜。詩人在寺院中感受到月光的靜謐和意義深遠,而車輛的喧囂則顯得匆忙而短暫。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飲酒和觀賞魚兒。飲酒消磨了心中的煩躁,使他不再計較物質的多少,而魚兒在琉璃缸中的倒影,模糊了具體數量,增添了一種虛幻之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繁華世界的感慨。他認為塵世的繁華如同過眼云煙,虛幻不實,猶如一場夢境。然而,盡管夜晚的寂寞讓人感到孤獨,但詩人并不為寂寞而感到憂愁。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塵世繁華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表達了對物質世界虛幻性的思考。同時,詩中展示了蘇轍對生活的淡泊和豁達的態度,以及他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