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學士奉使高麗二首 / 作者:蘇轍 |
東夷従古慕中華,萬里梯航今一家。
夜靜雙星先渡海,風高八月自還槎。
魚龍定亦知忠信,象譯何勞較齒牙。
屈指歸來應自笑,手持玉帛賜天涯。
官是蓬萊海上仙,此行聊復看桑田。
鯤移鵬徙秋帆健,潮闊天低曉日鮮。
平地誰言無崄岨,仁人何處不安全。
但將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詩異域傳。
|
|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學士奉使高麗二首解釋: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學士奉使高麗二首》是宋代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夷從古慕中華,
萬里梯航今一家。
夜靜雙星先渡海,
風高八月自還槎。
魚龍定亦知忠信,
象譯何勞較齒牙。
屈指歸來應自笑,
手持玉帛賜天涯。
官是蓬萊海上仙,
此行聊復看桑田。
鯤移鵬徙秋帆健,
潮闊天低曉日鮮。
平地誰言無崄岨,
仁人何處不安全。
但將美酒盈船去,
多作新詩異域傳。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林子中和安厚卿兩位學士出使高麗的作品。詩人表達了東夷(指高麗)自古以來對中華文明的向往與敬仰,兩國之間的交往使彼此之間更加親近。詩中提到了夜晚靜謐時雙星先渡海,風高時八月的船只自然返回。這暗示了兩國間的往來交流已經成為常態,相互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和友誼。
詩中還提到魚龍(指船只)已經確定了忠誠和誠信,不需要再比較牙齒的長短。蘇轍歸來后可能會自嘲自己過于庸俗,因為他手持著玉帛(珍貴的禮物)給予遠方的人,暗示他的功業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轍將自己比作蓬萊仙人,表示自己是在海上往來的仙人。他的旅程只是一種尋求更大世界的視野。他描述了巨鯤遷徙,鵬鳥移居,秋天的帆船在遼闊的潮水上行駛,天空低垂,清晨的陽光明亮。這些景象象征著他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最后兩句提到了平地上并不缺少險峻的山峰,仁人無論身處何處都是安全的。蘇轍鼓勵林子中和安厚卿帶著美酒和他的新詩去異域,讓他們在遠方繼續創作并傳播中華文化。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高麗的送別和祝福,以及對兩國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展現了蘇轍豁達開放、勇于探索的精神。詩詞流暢自然,意境豐富,寄托了詩人對于友誼和文化傳承的美好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