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前韻 / 作者:蘇轍 |
龍鸞僅比閩團釅,鹽酪應嫌北俗粗。
采愧吳僧身似臘,點須越女手如酥。
舌根遺味輕篙,腋下清風稍襲膚。
七碗未容留客試,瓶中數問有余無。
|
|
次前韻解釋:
《次前韻》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龍鸞僅比閩團釅,
鹽酪應嫌北俗粗。
采愧吳僧身似臘,
點須越女手如酥。
舌根遺味輕篙,
腋下清風稍襲膚。
七碗未容留客試,
瓶中數問有余無。
譯文:
龍鸞只是比起福建的閩團餅微酸,
鹽和酪應該嫌棄北方的俗氣粗糙。
采摘時我羞愧,像吳地的僧人一樣憔悴,
點心時越地的女子的手軟如酥。
舌根上的余香輕輕飄蕩,
腋下的清風稍稍拂過肌膚。
七碗美食未容納留給客人品嘗,
瓶中的酒問我是否還有余和無。
詩意和賞析:
《次前韻》以描述美食為主題,通過對食物和美食文化的描繪,展現了蘇轍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情感。詩中通過對比不同地方的美食,表達了對南方美食的贊美和對北方俗氣的嫌棄,展現了對地域差異的觀察和品味。蘇轍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和質地,從而增強了讀者對詩中情景的感知。
詩中的“龍鸞”指的是一種美味的食物,與“閩團釅”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南方美食的稱贊。而“鹽酪”則代表北方的食物,蘇轍認為其粗俗。這種對比不僅展現了蘇轍對食物的品味和挑剔,也折射出他對地域文化的態度。
詩中還通過描寫采摘和點心的場景,以及味道和風的感受,增加了詩的韻味和意境。通過舌根上的余香和腋下的清風,蘇轍傳達了美食給人帶來的愉悅和舒適感。最后,他提及了七碗美食和瓶中的酒,暗示自己對美食的熱愛和品味,也流露出對生活的滿足與享受。
總體而言,蘇轍的《次前韻》通過對美食的描繪,展現了對地域文化和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以及對美食和享受的追求。詩中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美食帶來的美好和愉悅,同時也體現了蘇轍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和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