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適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絕 / 作者:蘇轍 |
遍入僧房花照眼,細尋芳徑蝶隨行。
歸時不怕江波晚,新有橋虹水上橫。
小檻明窗曾不住,閑花芳草遣誰栽。
但須匹馬尋幽勝,攜取清樽到處開。
|
|
次韻王適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絕解釋:
《次韻王適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絕》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遍入僧房花照眼,
細尋芳徑蝶隨行。
歸時不怕江波晚,
新有橋虹水上橫。
小檻明窗曾不住,
閑花芳草遣誰栽。
但須匹馬尋幽勝,
攜取清樽到處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在太平寺觀賞花朵的情景,并借花之景來表達人生的感悟。詩中通過描述花朵的美麗和蝴蝶的飛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享受。詩人在歸去的時候并不擔心晚歸,因為江波上會有新的橋虹,給他帶來美好的景色和心情。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住過的僧房,明亮的窗戶和小檻,但現在已經不再居住,花草也不再由他種植。最后,詩人表示需要騎馬去尋找更美的勝地,帶著清樽(酒壺)到處開懷暢飲。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對花朵和自然的熱愛之情。詩中的花是僧房中的花,它們照亮了詩人的眼睛,給他帶來了愉悅。蝴蝶在花間飛舞,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詩人不擔心晚歸,因為他相信美好的事物會在他的歸途中出現,如水上橫跨的橋虹,給他帶來驚喜和喜悅。
詩人回憶起曾經住過的僧房,描述了明亮的窗戶和小檻。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安靜而寧靜。然而,現在詩人已經離開了那里,花草也不再由他栽培。這種離別和變遷的描寫,有一種淡淡的傷感和無奈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騎馬去探索更美的勝地,攜帶清樽,盡情地暢飲。這是對自由和享受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