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前韻 / 作者:蘇轍 |
心空煩惱不須除,白盡年來罷鑷須。
隨俗治生終落落,苦心憂世漫區區。
居連里巷知安否,食仰田園問有無。
我已閉門還往絕,待乘明月過君廬。
|
|
次前韻解釋:
《次前韻》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心空煩惱不須除,
白盡年來罷鑷須。
隨俗治生終落落,
苦心憂世漫區區。
居連里巷知安否,
食仰田園問有無。
我已閉門還往絕,
待乘明月過君廬。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世事的無奈。詩人感到自己的內心空虛,無法擺脫煩惱,白白浪費了許多時光,沒有能夠解決問題。他雖然順應時俗而過一種安逸的生活,但他感到自己的生活變得平庸,對世事充滿了憂慮,覺得自己的努力微不足道。詩人關心身邊的人們,關心他們的安危,但卻難以得知他們的消息。他渴望過一種田園般的生活,追求簡樸與自然,但卻未能實現。詩人閉門思過,決心離開塵世的紛擾,期待在明亮的月光下拜訪朋友的廬宅。
賞析:
《次前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對塵世的追求。詩人蘇轍以自省的態度反思自己的生活,認識到自己在世俗中的追逐與努力并未達到內心的滿足。他對社會現狀和人生的困惑感到失望,渴望遠離喧囂,回歸自然。詩中所表達的對塵世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內心的情感和追求。整首詩節奏流暢,表達了詩人深情的內心世界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詩既是蘇轍內心情感的抒發,也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思。通過對自身生活的反思,詩人呈現了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理想的追求,展示了他對安寧與寧靜的向往。這首詩在揭示人生痛苦和思考塵世的同時,也提醒了人們要珍惜內心的平靜與寧靜,追求心靈的安寧與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