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與安節(jié)夜坐三首 / 作者:蘇轍 |
少年高論苦崢嶸,老孚寒蟬不復聲。
目斷家山空記路,手披禪冊漸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錯,婚嫁猶須畢此生。
家世讀書難便廢,漫留案上鐵燈檠。
|
|
次韻子瞻與安節(jié)夜坐三首解釋:
《次韻子瞻與安節(jié)夜坐三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少年高論苦崢嶸,
少年時得志高談,卻因遭受坎坷和困苦,
老孚寒蟬不復聲。
老年時寒蟬不再鳴叫,
目斷家山空記路,
視力衰退,家鄉(xiāng)的山川只能在記憶中尋找,
手披禪冊漸忘情。
手拿著佛經,漸漸忘卻了世俗的情感。
功名久已知前錯,
追求功名已經知道以前的錯誤,
婚嫁猶須畢此生。
然而婚姻仍需完成,這是一生中的必須之事。
家世讀書難便廢,
因家世之難,難以繼續(xù)讀書而只能放棄,
漫留案上鐵燈檠。
茶案上留下鐵制的燈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經歷和悟性的思考。第一首詩描述了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但在經歷了坎坷和困苦后,不再如少年時那般有聲有色。第二首詩描繪了老年時的寂寞和對過去的回憶,家鄉(xiāng)的山川只能在記憶中尋找。第三首詩表達了對功名的懊悔和對婚姻的無奈,同時也反映了家庭背景對讀書的影響。
賞析:
蘇轍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描繪了人生的起伏和滄桑,從少年的豪情壯志到老年的寂寞和追憶,展現了歲月對人的影響。詩中表達的對功名和婚姻的矛盾感受,也反映了社會對個體的壓力和束縛。同時,詩中對家庭背景對讀書的影響的描繪,反映了當時社會中的一種現象。
這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人生經歷的描摹,表達了作者對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它既反映了個體的困境和無奈,又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獨特見解。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表達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