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 作者:蘇轍 |
老罷子卿還屬國,功成定遠恨陽關。
漂流豈必風波際,顛沛何妨枕席間。
伏臘便應隨俚俗,室廬聞似勝家山。
因緣宿世非今日,賴有陰功許旋還。
|
|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解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是蘇轍的一首詩,寫作于宋代。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老罷子卿還屬國,
功成定遠恨陽關。
漂流豈必風波際,
顛沛何妨枕席間。
伏臘便應隨俚俗,
室廬聞似勝家山。
因緣宿世非今日,
賴有陰功許旋還。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轍的心境和人生感悟。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功名成就和官場生涯的不屑和失望,以及對漂泊流離生活的思考。他認為功成名就并不一定需要經歷風波和險惡的環境,而人生的起伏變化并不妨礙他在床榻之間思考和感悟人生。他寧愿以普通人的身份居住在山野間,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而不是追求名利和功成名就。最后,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境遇并非偶然,而是前世修來的因果,他要依靠默默做事的陰功回歸本源。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蘇轍獨立思考和追求內心自由的精神。詩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持有一種冷靜的態度,他認為這些并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他通過對比自然和官場的不同,表達了對清凈寧靜生活的向往。他選擇了返璞歸真,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喜悅,而不是被世俗的誘惑所迷惑。
詩中的"老罷子卿還屬國"表達了對退隱生活的向往,"功成定遠恨陽關"則暗示了對官場生涯的失望和對功名的不屑。"漂流豈必風波際"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起伏的思考,他認為并非必須經歷坎坷和風波才能有所成就。"顛沛何妨枕席間"則表達了詩人在床榻之間反思人生、享受寧靜的態度。
詩的最后兩句"因緣宿世非今日,賴有陰功許旋還"表達了詩人對于命運和因果的理解。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境遇并非偶然,而是前世修來的因果。他寄望于默默無聞的陰功,希望能夠回歸本源,擺脫世俗的紛擾。
總體而言,這首詩展現了蘇轍超脫世俗的心態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他以詩人獨特的視角審視人生,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冷靜態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對命運和因果的思考。這首詩富有哲理和意蘊,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