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興二首 / 作者:蘇轍 |
朱輪華蓋事遠游,廄無良馬乘疲牛。
青絲玉勒金絡頭,任重道遠旁人憂。
奔馳往來歷山丘,騰坑投淖摧轅輈。
已壓復起行未休,青芻黃粱為君羞。
長路漫漫經九州,場有白駒胡不收。
饑食玉山飲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
奔云掣電不少留,仆夫顧之心懷愁。
王良不生誰與謀,哀哉駿骨千金酬。
|
|
雜興二首解釋:
詩詞《雜興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雜興二首》
朱輪華蓋事遠游,
廄無良馬乘疲牛。
青絲玉勒金絡頭,
任重道遠旁人憂。
奔馳往來歷山丘,
騰坑投淖摧轅輈。
已壓復起行未休,
青芻黃粱為君羞。
長路漫漫經九州,
場有白駒胡不收。
饑食玉山飲河流,
朝秣幽冀莫炎陬。
奔云掣電不少留,
仆夫顧之心懷愁。
王良不生誰與謀,
哀哉駿骨千金酬。
中文譯文:
《雜興二首》
朱輪華蓋行遠游,
無良馬,卻騎疲牛。
青絲玉勒金絡頭,
背負重任,路途遙遠,旁人憂慮。
奔馳往來穿山丘,
躍坑投泥摧毀車軸。
已經受壓,又起身行,未曾休息,
青芻黃粱為你感到羞愧。
漫長的道路經過九州,
場中有匹白馬,為何不馴服收歸?
饑餓時啃咬玉山,飲河流,
朝朝奔波,遙望幽冀,莫去炎陬。
奔云時掣電,不愿停留,
仆人顧念之心充滿憂愁。
王良不再生,誰來與你籌謀?
哀哉,千金酬賞的駿馬之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形象和悲涼的筆調描繪了一位行走在遠途中的人物。詩中描述了他乘坐著疲憊的牛代步,而沒有一匹良馬可乘。他的頭上戴著青絲制成的鞍勒,代替了應有的玉勒,象征著他背負的重任和艱難的道路。他不斷地穿越山丘,趟過坑坎,車輛受損,但他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只能用草料和粗糧為食,感到為自己的境遇而羞愧。他的旅途漫長,經過了九個州,但他仍未能獲得應得的回報,白馬仍然沒有被馴服和收歸。他饑餓時啃咬著玉山,飲河水,不畏艱難,但他的目的地卻是遙不可及的幽冀,避開炎熱和危險之地。他快馬加鞭,如同飛云掣電般奔馳,但他心中卻懷有愁苦,為自己的命運感到擔憂。最后,詩人以王良(古代傳說中的駿馬馴獸師)不再生,無人與他共同謀劃的命題作結,表達了對駿馬的珍貴和無法得到的遺賞。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一個辛苦奔波、孤獨憂愁的旅行者的心境。他在遠行的路途中,沒有馳騁在朱輪華蓋之下,而是騎著疲憊的牛。他背負著沉重的責任,面對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旁人都為他感到憂慮。他歷經山丘,穿越坑坎,車輛摧毀,但他并未停下腳步,只能用低劣的草料和粗糧為食,對此感到羞愧。他長途跋涉,穿越了九個州,但白馬卻未被收歸馴服。他在饑餓中啃咬玉山,飲河水,不畏艱難,但他的目的地卻是遙遠而艱險的幽冀地。他奔馳如飛云掣電,卻心懷憂愁,仆人也感到憂愁。詩人以王良不再生的命題作結,表達了對駿馬的珍貴和無法得到的遺憾。
這首詩通過描繪旅行者的艱辛和困境,表達了對逆境中堅持奮斗的人的贊頌和同情。旅行者在漫長的旅途中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不放棄,不畏艱險,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追求目標。然而,他的努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的期望和愿望都未能實現。整首詩以一種悲涼的情調,表達了對逆境中奮斗者的同情和對命運的不公平的反思。
這首詩的意境深遠,語言簡練,用意象生動地描繪了旅行者的境遇和內心的憂愁。它通過對旅行者的描寫,反映了人生的艱辛和不易,表達了對奮斗者的敬意和同情。整首詩以悲涼的情感貫穿始終,通過描繪旅行者的境遇和內心的掙扎,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