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 作者:蘇轍 |
魏公德業冠當年,汝守威名竦漢邊。
將相傳家俱未遠,子孫到處各推賢。
風流最喜君真似,符竹連分政得專。
峴首重尋碑墮淚,習池還指客橫鞭。
逃亡已覺依劉表,寒俊應須禮浩然。
當有郡人知古意,欄街齊唱接籬篇。
|
|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解釋:
詩詞:《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魏公德業冠當年,
汝守威名竦漢邊。
將相傳家俱未遠,
子孫到處各推賢。
風流最喜君真似,
符竹連分政得專。
峴首重尋碑墮淚,
習池還指客橫鞭。
逃亡已覺依劉表,
寒俊應須禮浩然。
當有郡人知古意,
欄街齊唱接籬篇。
這首詩是蘇轍的作品,題為《送王恪郎中知襄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魏公的德業在當年獨領風騷,
你守護著威名,挺立在漢邊。
將相的名聲傳承至今未遠離,
子孫們到處都推舉賢能之人。
風流的人最喜歡你的真實,
你將政務分配得井井有條。
我重赴峴首,尋找那塊碑石,流下淚水,
回到習池,看著你指揮著客人的馬鞭。
你已經感到逃亡的壓力,依附于劉表,
你這位寒俊之士應該效仿禮義的浩然之風。
當地的人們應該理解你對古代文化的熱愛,
街上的人紛紛唱和你的詩篇,接過你的籬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送別王恪郎中去襄州任職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王恪的贊賞和祝福。
首先,詩人稱贊了王恪的品德和才能,將他與魏公相提并論,認為他在守護邊疆時有著威名和聲望。
其次,詩人提到將相家族的傳承,表示王恪并非偶然之才,而是代代相傳的家族中的杰出人物。
接著,詩人贊美王恪的真實和風流,認為他在處理政務時公正無私,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王恪的離別之情。他前往峴首尋找碑石,可能是為了尋找歷史的印記和紀念,同時也流露出對離別的傷感。
最后,詩人鼓勵王恪要遵循禮義之道,不忘浩然之風,盡職盡責地履行自己的責任。
整首詩以送別的形式,展現了詩人對王恪的景仰和祝福之情,同時也通過對王恪的贊美,表達了對忠誠、才能和公正的推崇。詩人還融入了自己對歷史和文化的關注,以及對王恪離別的感傷之情。整體上,這首詩寫意深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時代和人物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