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川陳憲大夫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一時冠蓋盛臨川,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絲初少味,蕭疏翠竹久彌鮮。
崎嶇處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終不失,雍雍今見子孫賢。
五月扁舟憶過門,哀憐逐客為招魂。
開樽不惜清泉潔,揮汗相看白雨翻。
病起清言驚苦瘦,歸休尺牘尚相存。
秋風灑涕松楸外,談笑猶疑對竹軒。
〈公家有竹軒,輒嘗賦詩。
〉
|
|
臨川陳憲大夫挽詞二首解釋:
《臨川陳憲大夫挽詞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寫的一首挽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一時冠蓋盛臨川,
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絲初少味,
蕭疏翠竹久彌鮮。
譯文:
當年,我曾在臨川地位顯赫,
直率而公正,推崇公益、友誼為先。
對于世俗名利,我淡泊清心,初嘗甜美,
而在寧靜與孤獨中,翠竹的美麗日久彌新。
詩意:
這首詩以臨川陳憲大夫為挽詞對象,表達了對他的贊揚和緬懷之情。陳憲大夫在世時,擁有顯赫的地位,但他一直以公益和友誼為重,追求淡泊名利,保持純潔的心靈。詩中描繪了他的品格和境界,以及時間的流逝對他的價值的肯定。
賞析:
詩的開頭以"一時冠蓋盛臨川"來形容陳憲大夫在世時的輝煌地位,接著用"直亮推公益友先"贊美他的正直和推崇公益和友誼的立場。"淡泊朱絲初少味"表達了他對世俗名利的淡漠態(tài)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純凈。"蕭疏翠竹久彌鮮"通過對翠竹的描繪,表達了他高尚的品格和道德的堅持能夠經久不衰。
第二首:
崎嶇處世曾何病,
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終不失,
雍雍今見子孫賢。
五月扁舟憶過門,
哀憐逐客為招魂。
開樽不惜清泉潔,
揮汗相看白雨翻。
病起清言驚苦瘦,
歸休尺牘尚相存。
秋風灑涕松楸外,
談笑猶疑對竹軒。
〈公家有竹軒,輒嘗賦詩。〉
譯文:
在人世間歷經多少艱辛,
奔波勞碌的成功也是偶然。
天理雖然常常疏遠,但終不會迷失,
莊嚴肅穆的今天見到了子孫的賢良。
五月的扁舟讓我懷念過去的門戶,
憐憫追隨者,像招引魂靈一樣。
敞開酒甕,不惜清泉的潔凈,
一起揮汗,互相欣賞著白雨的翻滾。
病中清言驚動了我憔悴的身軀,
回家休息,書信仍然保存著。
秋風飄灑著淚水,落在松柏的外面,
談笑之間,我仍然猶豫是否面對竹軒。
〈公家有竹軒,輒嘗賦詩。〉
這是作者在注解中提到,公家有一座竹軒,他這首詩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在注解中所寫的,他提到公家有一座竹軒,每次都會賦詩。
詩意:
第二首詩表達了對陳憲大夫生平的回顧和思考。作者認為陳憲大夫在經歷了世俗的艱辛和奔波后,取得的成功也是偶然的。雖然天理常常疏遠,但他的高尚品德和價值觀卻始終不會失去。詩中還談到了對過去和故鄉(xiāng)的懷念,以及對逝去的人的哀悼。最后,作者提到了竹軒,表示自己在其中寫詩。
賞析:
整首詩以陳憲大夫為主題,以回顧和贊美他的品德和成就為主線。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如"淡泊朱絲初少味,蕭疏翠竹久彌鮮"、"開樽不惜清泉潔,揮汗相看白雨翻"等,生動地描繪了陳憲大夫的清高和追求。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世俗浮華的淡然態(tài)度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世界的反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是蘇轍對陳憲大夫的挽詞,通過對他的品德和成就的贊美,以及對人生、理想和現(xiàn)實的思考,表達了對高尚品格和價值觀的追求,以及對逝去人物的緬懷和敬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既有深意又富有藝術性,展示了蘇轍卓越的詩詞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