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筑南齋 / 作者:蘇轍 |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間。
舊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
涼風八月高,扶架起南邊。
首成遺老齋,愿與客周旋。
古檜長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過清潁,有井皆甘泉。
平生隱居念,眷眷在山川。
誰言白發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師瞿曇,所遇無不安。
諸子知我懷,勉更求榱椽。
堂成鋪莞簟,無夢但安眠。
|
|
初筑南齋解釋:
《初筑南齋》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間。
舊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
涼風八月高,扶架起南邊。
首成遺老齋,愿與客周旋。
古檜長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過清潁,有井皆甘泉。
平生隱居念,眷眷在山川。
誰言白發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師瞿曇,所遇無不安。
諸子知我懷,勉更求榱椽。
堂成鋪莞簟,無夢但安眠。
詩意和賞析:
《初筑南齋》描述了詩人蘇轍修建南齋的過程和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詩人自稱年事已高,卻不自量力,興建了一座有百間房的宅院。舊屋的材料只收集了一半,而新房的材料則是從他人的山上伐取來的。他的谷倉里的糧食即將用盡,橐(口袋)里的金錢也所剩無幾。然而,盡管是八月涼風高吹,他仍努力修建南邊的齋室。齋室初成,他希望能與客人相聚,共度時光。
詩中描繪了齋室的景象,有古檜樹長達百尺,翠竹拔地而起。詩人通過描述齋室周圍的景物,表達了自然環境的美好和他對自然的鐘愛。他描述了清潁河對岸的城市,城市中的井水皆是甘泉,展示了他心中理想的居住地。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對逝去歲月的思考。他一直懷念隱居的生活,眷戀山川之間的風景。有人說他已經年老,白發蒼蒼,認為他沒有再創作詩歌的可能。然而,他自稱是佛教寺院中的僧人瞿曇的學生,他所遇到的事情都能使他安心。他希望其他學者能理解他的心愿,鼓勵他繼續追求詩歌創作。當自己的齋堂建好后,他只希望能夠鋪上簡單的莞簟(竹席),安心地睡眠,不再做夢。
整首詩以描述詩人修建齋室的過程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對安靜、寧靜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渴望。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轍對隱逸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同時也抒發了他對于人生和創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