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 / 作者:蘇轍 |
卷衣換斗酒,欲飲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遙憐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來歲尚無窮。
且盡樽中淥,高眠聽雨風。
|
|
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解釋:
詩詞:《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卷衣換斗酒,欲飲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遙憐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來歲尚無窮。
且盡樽中淥,高眠聽雨風。
中文譯文:
我卷起衣襟,換上滿斗的酒,欲在月明之中暢飲。
坐在這里看著飄動的云彩相聚,遠遠憐憫四海萬物同在。
明亮的月光明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明年的日子仍然無限。
暫且將酒杯中的濁物盡情飲盡,高高地躺下傾聽雨聲和風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中秋節題材詩詞,共分為兩首。它以清新、明亮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首先,詩人卷起衣襟,換上斗滿的酒,意欲在明亮的月光下盡情暢飲。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喜悅和豪情,也暗示了他要與諸位朋友一同歡聚共度中秋。
接著,詩人坐在那里看著飄動的云彩相聚,遠遠憐憫四海萬物同在。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景象產生的情感共鳴,他感嘆著四海之間的萬物都在同樣的明月之下,展現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
第三句,詩人認為明亮的月光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預示著明年的日子無限延續,充滿希望與未知。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對生活的無限期待。
最后,詩人表示暫且將酒杯中的濁物盡情飲盡,高高地躺下傾聽雨聲和風聲。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舒適的向往。他希望能夠拋開塵世的煩惱,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雨聲和風聲共鳴,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整首詩以中秋節為背景,以描繪自然景象為手法,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展望。通過詩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讀者可以感受到中秋夜的寧靜、和諧與希望,也能夠引發對生命、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