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 / 作者:蘇轍 |
清淮此日見滄浪,始覺南來道路長。
窗轉山光時隱見,船知水力故軒昂。
白魚受釣收寒玉,紅稻堆場列遠岡。
波浪連天東近海,乘桴直恐漸茫茫。
|
|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解釋: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淮此日見滄浪,
始覺南來道路長。
窗轉山光時隱見,
船知水力故軒昂。
白魚受釣收寒玉,
紅稻堆場列遠岡。
波浪連天東近海,
乘桴直恐漸茫茫。
中文譯文:
這一天在清淮見到了滄浪,
才感覺到南方的道路漫長。
山光時隱時現在窗前轉動,
船只知道水力故意昂揚。
白色的魚兒被釣上,像寒冷的玉一樣收入,
紅色的稻谷堆在遠處的岡上。
波浪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東方的海,
乘坐小船去往東方,真怕逐漸迷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初次從潁口(位于今江蘇揚州)出發,沿著淮河南下的旅程。詩人在清淮一帶見到了滄浪,意味著他到達了淮河入海口的地方,也意味著他的旅程變得更加漫長。
詩中通過窗戶轉動山光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船上時,山景時隱時現的變化。船只在水上行駛,感知到水的力量,所以顯得自豪而高傲。
接下來,詩人用白魚受釣收寒玉的比喻,描繪了冬天的景象。紅稻堆場列遠岡,則展示了農田的景色,這些景象都出現在遠處的岡上,與詩人所處的位置相對應。
最后兩句描述了波浪連天,延伸到東方的海洋。詩人坐在小船上,擔心自己乘坐的小船會逐漸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整首詩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傳達了詩人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從滄浪的出現,到山光窗轉的變化,再到船只和水力的對比,詩人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旅程的認知和感受。最后兩句則暗示了詩人在未知的旅途中的憂慮和茫然感。整首詩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思和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