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 作者:蘇轍 |
清淮濁汴爭強雄,龜山下閟支祁宮。
高秋水來無遠近,蕩滅洲渚乘城墉。
千艘銜尾誰復惜,萬人雨泣哀將窮。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蛻骨黃金容。
蛟龍百怪不敢近,回風倒浪歸無蹤。
越商胡賈豈知道,脫身獻寶酬元功。
至人已立萬物表,劫火僅置毛孔中。
區區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滄溟東。
胡為尚與水族較,時出變怪驚愚聾。
于乎此意不可詰,仰觀飛栱凌晴空。
|
|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解釋: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泗州僧伽塔的壯麗景象,抒發了對塔的景仰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淮濁汴爭強雄,
龜山下閟支祁宮。
高秋水來無遠近,
蕩滅洲渚乘城墉。
千艘銜尾誰復惜,
萬人雨泣哀將窮。
城中古塔高百尺,
下有蛻骨黃金容。
蛟龍百怪不敢近,
回風倒浪歸無蹤。
越商胡賈豈知道,
脫身獻寶酬元功。
至人已立萬物表,
劫火僅置毛孔中。
區區淮汴亦何有,
一挹可注滄溟東。
胡為尚與水族較,
時出變怪驚愚聾。
于乎此意不可詰,
仰觀飛栱凌晴空。
譯文:
清澈的淮河與渾濁的汴河爭奪雄壯之勢,
龜山下是閟支和祁宮。
高聳的秋水無論遠近都涌來,
洲渚被波浪淹沒,城墉上乘高潮。
千艘船只拖著尾巴,無人再珍惜,
萬人淚水哀悼即將窮困。
城中古塔高達百尺,
底下蘊藏著金色的佛像。
蛟龍和百怪都不敢靠近,
回風掀起浪花,卻無蹤跡。
越國的商人和胡人賈客又怎能理解,
脫身后獻寶以酬答元功。
至人已經站立在萬物之巔,
浩劫之火只能熄滅在毛孔中。
區區的淮河和汴河算得了什么,
一揮之間就可注入東海。
為何尚與水族爭較,
時常出現變化驚嚇愚昧的人們。
對于這種意境,無法詰問,
仰望飛梁凌空飄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泗州僧伽塔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描寫,展現了壯麗的景色和深遠的意境。
詩的開篇以清淮與濁汴的對比,表達了泗州僧伽塔的雄偉壯觀之處。龜山下的閟支和祁宮被認為是佛教寺廟,與泗州的景色相映成趣。接著,詩人描繪了高聳的秋水無論遠近都匯聚而來,洲渚被波浪淹沒,城墉上乘著高潮,形成了壯麗的景象。
作品中還描述了古塔的高聳,底下蘊藏著黃金般的佛像,顯示了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神圣。蛟龍百怪不敢靠近,回風倒浪卻無蹤跡,表達了泗州僧伽塔的威嚴和神秘,以及其獨特的存在感。
詩中提到的越商和胡賈代表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商人,暗示他們并不了解泗州僧伽塔的意義和價值。而至人已經超越了塵俗的束縛,站在萬物之巔,劫火只能在其毛孔中熄滅,顯示了至人的超凡境界和深邃的智慧。
最后的幾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種景象的贊嘆和無法言說的感受,將目光投向天空中飛翔的梁柱,仰望著飄逸的景象。
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物的對比,展示了泗州僧伽塔的壯麗和超越塵世的意義。詩歌的意境高遠,給人以無限遐想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