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張安道樂全堂 / 作者:蘇轍 |
天命無不全,人事每自傷。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馳驅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如逢鄭執政,一笑先生傍。
|
|
題張安道樂全堂解釋:
《題張安道樂全堂》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命無不全,人事每自傷。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馳驅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如逢鄭執政,一笑先生傍。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一些思考。作者認為,天命注定萬物都是完整的,但人的境遇常常自己給自己帶來傷痛。詩中以摩尼珠為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就像摩尼珠一樣,它轉動時會散發出余光,即使沒有外在的裝飾,塵垢也無法使其失去光輝。這暗示人的本質和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外在的榮耀和財富,而是內在的光芒和品質。
作者認為,這種理解并不為世人所知,只有像姑射手一樣的明白的人自己領悟。他堅持自然而然地保持自己的本真,不勉強迎合他人的期待。作者回顧了自己四十年的奔忙,卻沒有陷入憂患的困境中。晚年得到了修養和養育,安然退隱于這個堂中。
最后兩句提到了申屠執政,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象征著權勢和名利。這里作者表示,即使遇到了權貴執政的鄭人,也會以一笑置之,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內在價值的追求。通過摩尼珠的比喻,強調了內心的光芒和品質對于個體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虛榮和名利。詩中融入了儒家的思想,強調自然和率性的重要性,不做勉強的迎合他人。
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晚年的安享,表達了對修養和養育的珍視,以及對內心的寧靜和自由的向往。最后兩句則體現了作者堅守原則和獨立自主的品質,不受權勢和名利的干擾。
整首詩意境簡練,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內心追求的堅持。它給人以啟示,引導人們關注內在的光芒和品質,追求自然和自由,堅守自己的原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