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子固舍人挽詞 / 作者:蘇轍 |
少年漂泊馬光祿,末路騫騰朱會稽。
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
平生碑版無容繼,此日銘詩誰為題。
試數廬陵門下士,十年零落曉星低。
|
|
曾子固舍人挽詞解釋:
《曾子固舍人挽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漂泊馬光祿,
末路騫騰朱會稽。
儒術遠追齊稷下,
文詞近比漢京西。
平生碑版無容繼,
此日銘詩誰為題。
試數廬陵門下士,
十年零落曉星低。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曾子固舍人的離別之情。詩中提到了作者的少年時代漂泊不定、奔波勞碌的經歷,馬光祿和朱會稽都是地名,暗示了作者多次遷徙的辛苦。他追求儒術的追求超越了齊國的稷下學宮,而在文詞的才華上又與當時的漢京西城的文人相媲美。然而,盡管作者有過一生無法被傳頌的碑版,但他希望有一天有人能銘記他的詩歌。最后,他試著數數自己在廬陵門下的同僚,發現自己已經孤零零地在這個世界中徘徊了十年,如同黎明時分低垂的星星。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抒發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詩中的少年漂泊形象和末路騫騰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和奮斗。通過對儒術和文詞的追求,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學問和才華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一生的價值與意義的思考。最后幾句,則通過對自己在廬陵門下的同僚的回望,表達了作者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孤寂和迷茫。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它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于自身存在意義的思索,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普遍困境和內心的掙扎。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批判意味,對于人生的追求和個人價值的追求提出了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