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書詩為示次韻 / 作者:蘇轍 |
勉強冠裳四十余,同官早幾亦山居。
朝來過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數紙書。
家信一廛何計反,官供五斗未應無。
聞渠秋后來相訪,脫粟藜羹只自如。
|
|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書詩為示次韻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題為《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書詩為示次韻》。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勉強冠裳四十余,
同官早幾亦山居。
朝來過我三竿日,
袖有幽僧數紙書。
家信一廛何計反,
官供五斗未應無。
聞渠秋后來相訪,
脫粟藜羹只自如。
詩意:
這是蘇轍寫給郭尉愿的一首詩,表達了蘇轍勉力冠冕四十余年,與郭尉愿同為官員,但他們早年都曾過著山居的生活。詩中描述了蘇轍在清晨時分迎接過郭尉愿來訪,他的袖子里裝著幽僧送來的幾封紙書,這些書信成為他與外界聯系的紐帶。蘇轍感慨自己的家信被官府扣留,而供應給官員的五斗米卻未能送到,暗示了官場的腐敗與不公。最后,蘇轍聽說郭尉愿將在秋天過后再次來訪,他表示自己將準備一些簡陋的食物來招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的官場生活和與郭尉愿的交往。詩中的山居和幽僧紙書等形象,展現了蘇轍對于清雅、淡泊的向往和追求。他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在官場中的困境和對家庭與社會的思考,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和真摯的待人態度。詩中的最后兩句"聞渠秋后來相訪,脫粟藜羹只自如"表達了蘇轍對友人的期待和對簡樸生活的崇尚,表現出他的豁達和獨立精神。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蘇轍的官場經歷和內心感受,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弊端和對真正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簡潔、樸素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示了蘇轍作為文人官員的獨特風格和對理想的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