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王介同年墓 / 作者:蘇轍 |
平生使氣坐生風,徐叩方知學有功。
應奉讀書無復忘,虞翻忤物自甘窮。
埋根射策久彌奮,投老為邦悍莫攻。
墳木未須驚已拱,少年我亦作衰翁。
〈昔與中甫同登制科,仆年最少,今已老矣。
〉主
|
|
過王介同年墓解釋:
詩詞:《過王介同年墓》
作者:蘇轍(蘇軾)
朝代:宋代
平生使氣坐生風,
徐叩方知學有功。
應奉讀書無復忘,
虞翻忤物自甘窮。
埋根射策久彌奮,
投老為邦悍莫攻。
墳木未須驚已拱,
少年我亦作衰翁。
〈昔與中甫同登制科,
仆年最少,今已老矣?!?br/> 中文譯文:
我一生志在使人肅然起敬,
通過細細鉆研才知道學問之功。
應當奉行讀書之道,永不忘記,
盡管經歷挫折,我仍甘愿貧窮。
我長久以來埋頭苦讀,堅持不懈,
老去仍然為國家貢獻力量,無人能夠詆毀。
墳墓上的樹木自然而然地成蔭覆蓋,
年輕時的我如今也已經衰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為了懷念已故的朋友王介而寫的,表達了他對自己一生追求學問的堅持和為國家奉獻的決心,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轉和年華易逝的感慨。
首先,蘇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鉆研使人們對他產生敬佩之情。他意識到學問的重要性,并且通過不斷學習來獲得成就。他堅持讀書,永遠不會忘記這個使命。
然而,他也意識到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會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他并不退縮,反而甘心接受這種困境。他堅持不懈地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才華,決心不受任何人的詆毀。
在最后兩句中,蘇轍用墳墓上的樹木來比喻自己的境遇。盡管年輕時充滿活力,但現(xiàn)在他已經老去,就像墳墓上的樹木一樣,然而他仍然保持著為國家奉獻的精神。
整首詩通過表達蘇轍對學問和奉獻的追求,以及對光陰流轉的感慨,展現(xiàn)了作者的堅持和執(zhí)著精神。這首詩也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于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年老時光的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