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州壼公觀劉道士 / 作者:蘇轍 |
恩潁求歸今幾時,布衣猶在老劉師。
龍章舊有世人識,蟬蛻惟應(yīng)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傳音問不須疑。
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
|
|
蔡州壼公觀劉道士解釋:
《蔡州壼公觀劉道士》,是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恩潁求歸今幾時,
布衣猶在老劉師。
龍章舊有世人識,
蟬蛻惟應(yīng)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近傳音問不須疑。
曾聞圯上逢黃石,
久矣留侯不見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壼公(指蔡州壼公)去拜訪劉道士的情景。詩中表達(dá)了對壼公回到故鄉(xiāng)的期盼和對布衣老人(指劉道士)的敬重與仰慕,同時也探討了人生的變遷和名利的虛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壼公和劉道士的敬重與思念之情。首句問道:“恩潁求歸今幾時”,表達(dá)了壼公對歸鄉(xiāng)的期待,同時也折射出人們對于故土的深情厚意。接下來,詩人提到自己依然是布衣,而老劉師卻依然受到世人的尊敬,表達(dá)了對劉道士高尚品德和深厚學(xué)識的贊美。
詩的第三、四句“龍章舊有世人識,蟬蛻惟應(yīng)野老知”是對劉道士的進(jìn)一步贊美。這里的“龍章”指的是劉道士昔日的輝煌和名望,而“蟬蛻”則象征著他已經(jīng)隱退于野外,只有懂得他的人才能理解他的價值。
接下來的兩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傳音問不須疑”,探討了人生的變遷和名利的虛幻。詩人在這里質(zhì)疑了傳言的真實性,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外界的聲音,而要如實地了解事物的真相。最后兩句“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可能是指詩人聽說過圯上有一塊黃石,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被欺騙。這里的黃石可以理解為真實和忠誠的象征,詩人以此來呼應(yīng)劉道士的高尚品德和真實可靠的人格。
整首詩通過對壼公和劉道士的描繪,表達(dá)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品德高尚的人的敬仰和對真實與忠誠的追求。它不僅展示了蘇轍的才華,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對人生和價值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