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發運路昌衡淮南見山堂 / 作者:蘇轍 |
疊石初成得賜環,未應苔蘚上蒼顏。
據鞍華岳旌旄里,回首淮山夢想間。
烽火日傳西塞靜,丘陵應伴壯心閑。
終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
|
次韻發運路昌衡淮南見山堂解釋:
《次韻發運路昌衡淮南見山堂》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疊石初成得賜環,
未應苔蘚上蒼顏。
據鞍華岳旌旄里,
回首淮山夢想間。
烽火日傳西塞靜,
丘陵應伴壯心閑。
終南太白皆公有,
肯向庭中更作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轍在淮南發現一座山堂后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詩人講述了山堂的建筑過程,用“疊石初成得賜環”來形容山堂的美麗。接著,他提到山堂上沒有長滿苔蘚,表達出對山堂尚未歷經歲月滄桑的喜悅。
然后,詩人回憶起自己在華岳山(華山和嵩山的合稱)上任職時的經歷,用“據鞍華岳旌旄里”來描繪自己當時的身份和所處的環境。他回首過去,暢想著淮山(淮南)的美景和自己的夢想。
接下來,詩人提到戰火已經平息,用“烽火日傳西塞靜”來形容時代的寧靜。他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下,丘陵山脈能陪伴自己平靜的心境。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終南山和太白山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將這種山水的美好呈現在自己的庭院中。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在淮南發現山堂后的情感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富有意象的語言,通過描寫山堂的建筑過程,展示了其美麗和神秘感。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在華岳山的經歷,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和平寧靜的向往,以及對大自然山水的熱愛。
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行文流暢,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過描繪山堂、回憶過往和展望未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悠遠的感覺,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