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門下呂相公同訪致政馮宣猷 / 作者:蘇轍 |
懶從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罷倒衣。
詔許遐門訪耆舊,天教筑室俟來歸。
肩輿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暉。
所至成家即安隱,武昌誰乞釣魚磯。
|
|
次韻門下呂相公同訪致政馮宣猷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寫的,題為《次韻門下呂相公同訪致政馮宣猷》。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懶得早朝去拜見君王,馬車停在高處休息脫衣。
皇帝允許我去訪問老友,上天命我先筑室等待歸來。
肩輿仍然追逐春天的美景,鼓缶何妨自豪夕陽的光輝。
無論到哪里,只要成家即可安享隱逸,武昌有誰向我乞求釣魚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詩人表示不愿意再去朝廷拜見君王,而選擇在高處休息,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他得到皇帝的允許,可以去拜訪老友,這使他感到寬慰。他用肩輿(一種輕便的交通工具)追逐春天的美景,表示自己對自然之美的追求。他還說,何妨敲著鼓缶,自豪地欣賞夕陽的光輝。最后,他表示只要安享家庭生活,就能達到隱逸的狀態。他用武昌作為象征,表示不愿意被外界的紛擾干擾,自己寧愿安靜地享受釣魚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閑適、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疲倦和對人情世故的厭惡。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逍遙的追求。他在高處休息,享受著寧靜和自由,用肩輿追逐春天的美景,表現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向往。他敲著鼓缶,以此表達自己豁達灑脫的心態,無論何時都能自得其樂。最后,他以武昌諧音“無常”來暗示人世無常,而他希望安享家庭生活,追求隱居的境界。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意深遠,表達了蘇轍對自由、寧靜和隱逸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