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發洪澤遇大風卻還宿 / 作者:蘇轍 |
昨夜宿洪澤,再來遂如歸。
卻行雖云拙,乘險諒亦非。
誰言淮陰近,阻此駭浪飛。
長風徑千里,蛟蜃相因依。
眇然恃一葉,此勢安可違。
冒涉彼何人,勇決生慮微。
欲速有不達,魚腹豈足肥。
風帆尚可轉,野廟誰能祈。
但當擁衾睡,慎閉窗與扉。
夜聞聲尚惡,起視聊披衣。
|
|
次韻子瞻發洪澤遇大風卻還宿解釋:
《次韻子瞻發洪澤遇大風卻還宿》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昨夜住在洪澤湖畔,再次來到這里感覺如同回家。
雖然行路雖然說得上笨拙,但乘著逆風,也算不錯。
有人說淮陰離這里很近,但我卻在這里受到了阻礙,大浪滔天,使我驚嚇。
長風吹過千里,像是蛟龍和蜃景互相依存。
我微不足道地依靠著一片葉子,又怎能抵擋這勢不可違的風浪呢?
冒著冰冷的風浪,究竟能有多少人勇敢地決定前進,而不生出一絲猶豫?
想要速戰速決并不一定能夠實現,就像魚肚子里的食物又怎能夠讓人滿足呢?
風帆尚且可以轉變方向,那么野廟又有誰能夠祈求風平浪靜呢?
但是當你擁著被子入眠時,務必小心地關閉窗戶和門。
夜晚聽到聲音還是會感到不安,起身看一看,只能披上衣服。
詩詞中,蘇轍以自己在洪澤湖宿營遭遇大風為背景,表達了在逆境中堅持前行的決心和勇氣。他以自然景觀和比喻手法,將風浪與人生的挑戰相聯系,通過描述自己在大風中艱難前行的情景,表達了對于人生道路上的困境和危險的思考。詩中表達了蘇轍不畏困難、堅持追求的精神,同時也提醒人們在面對逆境時要謹慎行事,保護自己的安全。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洪澤湖畔遇到大風的經歷,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形象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對于人生困境和挑戰的認識。詩中充滿著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于人生命運的思考,展現了詩人的勇敢和決心。同時,詩詞也給人以啟示,提醒人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堅持不懈,保持警覺,同時也要珍惜平凡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