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 作者:蘇轍 |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牛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
|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解釋: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我的故鄉如今在何處,依然有茂密的竹林。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春雷響起,新綠萌動,不讓牛羊觸碰。
雖無牛欄擁,不見紅塵辱。
雖然沒有柵欄保護,但不會受到塵世的玷污。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清風吹過,竹枝相互碰撞,發出玉器相擊的聲音。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淵明(指自己)避開紛亂之地,回歸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我嘆息自己為什么孤獨地離開了這片北窗下的綠色。
這首詩詞以寄托思鄉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追憶。詩中的竹林象征著故鄉,詩人感嘆現在的故鄉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模樣,但仍然保留著竹林的美麗。春雷的聲音和新綠的萌動代表著生機和希望,與牛羊的觸碰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遠離塵囂的愿望。即使沒有牛欄的保護,竹林依然保持著純凈,不受塵世的玷污。清風吹過時,竹枝相互碰撞,發出玉器相擊的聲音,給人以清幽的感覺。詩人淵明避開紛亂之地,回到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表達了對寧靜和自然的向往。最后,詩人自問為什么離開這片綠色的北窗下,表達了對自己選擇的疑惑和遺憾。
這首詩詞通過對故鄉和自然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純凈、寧靜和返璞歸真的向往。詩人思鄉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的描寫相結合,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閑適情趣和對清幽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和意境優美的描寫,展現了蘇轍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