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孔平仲二偈 / 作者:蘇轍 |
龜毛兔角號空虛,既被無收豈是無。
自有真無遍諸有,燈光何礙也嫌渠。
|
|
答孔平仲二偈解釋:
《答孔平仲二偈》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龜毛兔角號空虛,
既被無收豈是無。
自有真無遍諸有,
燈光何礙也嫌渠。
詩意:
這首詩詞以辯論的方式回答了孔平仲提出的兩個謎題。詩中運用了寓言的手法,通過描述龜毛和兔角這兩個不實際的事物,表達了對虛無和真實之間關系的思考。詩人認為,雖然龜毛和兔角是不存在的,但它們的存在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在世間萬物中,真實和虛幻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詩人進一步指出,燈光作為一種光源,雖然可以照亮物體,但它也會因為光線的原因而對某些事物產生偏見。
賞析:
蘇轍的這首詩詞通過對龜毛和兔角的描繪,以及對真實和虛無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哲學意味的觀點。詩人認為,事物的存在與虛無并非完全對立,而是存在著某種關聯和轉化。這種思考方式超越了對事物的表面現象,寓意深遠。
詩詞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手法,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龜毛和兔角。這些虛構的事物象征著人們常常追求的虛無和不實際的欲望。通過對這些事物的描述,詩人提醒讀者要審視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不要過分沉迷于虛幻而忽視真實的存在。
詩中的燈光也具有象征意義,它既能照亮事物,也能產生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是有限的,不能僅憑表面的光芒來判斷事物的本質。詩人通過這樣的比喻,呼喚讀者要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世界,超越表面現象,追求更深層次的真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虛無和真實的探討,以及對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的思考,呈現了一種深邃的哲學觀點。它引發了人們對于世界本質和真實的思考,提醒我們要超越表面現象,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