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六過楊無敵廟 / 作者:蘇轍 |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zhàn)罪,太刪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六過楊無敵廟解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六過楊無敵廟》是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在奉使遼國時經過楊無敵廟的情景。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行祠寂寞寄關門,
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zhàn)罪,
太刪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
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
誅彤聊足慰忠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奉使遼國時經過楊無敵廟的情景。詩人感慨于廟宇的荒涼與寂寞,野草都知道要躲避血跡。詩人認為自己雖然一次失敗,但并非戰(zhàn)斗的罪過,卻擔心被人刪改文字以避免批評。他曾奔波于中原,享受過異域尊崇。他希望能與楊無敵相比,以此慰藉自己忠誠的精神。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在奉使契丹途中的內心感受。詩中使用了寂寞、血跡、失敗、刪改、馳驅、尊崇、慰忠等詞語,通過對比和反襯,展現(xiàn)了詩人的悲涼和無奈情緒。
首先,詩人描述了楊無敵廟的寂寞荒涼,寓意著時代的變遷和英雄的凋零。野草避開血痕的描寫,更加凸顯了廟宇的荒涼和沉寂。
其次,詩人表達了自己一次失敗的心情,他認為這并非是他參與戰(zhàn)斗的罪過,卻擔心受到批評和刪改文字的壓力,反映了當時官場的嚴峻和文人的無奈。
接著,詩人回憶起自己馳驅于中原的經歷,以及在異域得到的尊崇和享受。這種對中原榮耀和異域尊崇的對比,凸顯了詩人的自豪和追求。
最后,詩人希望自己能與楊無敵相比,以此慰藉自己忠誠的精神。他將自己的忠誠與周子隱相提并論,表達了對忠誠精神的崇高追求和追憶。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自身情感的抒發(fā),展現(xiàn)了蘇轍在奉使契丹途中的復雜心態(tài)和對忠誠精神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官場的殘酷和文人的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