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其四濯纓庵 / 作者:蘇轍 |
臨池濯足惜泉清,纓上無塵且強名。
橫木為橋便獨往,結茅依島類天成。
往還漸少人誰識,寢食無為身轉輕。
有似三吳朱處士,釣魚誰與話西征。
|
|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其四濯纓庵解釋: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其四濯纓庵》是蘇轍在宋代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臨池濯足惜泉清,
纓上無塵且強名。
橫木為橋便獨往,
結茅依島類天成。
往還漸少人誰識,
寢食無為身轉輕。
有似三吳朱處士,
釣魚誰與話西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白云莊濯纓庵的景象和心境。蘇轍在這個庵里,臨池濯足,享受清泉的洗滌;他纓上的塵土已經沒有了,他的名聲也因此更加堅強。他在橫木上架起一座橋,獨自往來,結茅住在島上,這樣的環境仿佛是天然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往的人逐漸減少,很少有人能夠認識他。他過著簡單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祿,因此他的身心變得更加輕松。他自比于三吳朱處士,不愿與那些忙于西征征戰的人談論釣魚之事。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蘇轍在濯纓庵的生活,表達了他追求寧靜、清凈和自由的心境。臨池濯足,濯足可以理解為洗滌心靈的意象,表達了蘇轍追求清凈的愿望。他的纓上沒有塵土,意味著他的名聲純潔,沒有被世俗所染污。他獨自往來,結茅住在島上,與世隔絕,追求自由和獨立。他不追求功名利祿,過著簡單無為的生活,這讓他的身心變得更加輕松。他自比于三吳朱處士,朱處士是一個傳說中追求自由和純粹的人物形象,蘇轍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最后兩句表達了他對那些忙于政治和戰爭的人們不感興趣,更愿意與他們談論釣魚這種閑適自在的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轍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境,清新淡雅的意境讓人感到舒暢和平靜。它展現了蘇轍對于世俗名利的超脫和對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他對于煩瑣事務和功利目標的厭倦之情。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描繪,展示了蘇轍追求心靈自由和寧靜的理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