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 / 作者:蘇轍 |
詛楚楚如桀,詛秦秦則紂。
桀罪使信然,紂語安足受。
牲肥酒醪潔,夸誕鬼不佑。
鬼非東諸侯,豈信辯士口。
碑埋祈年下,意繞章華走。
得楚不付孫,但為劉季取。
吾聞秦穆公,與晉實甥舅。
盟鄭絕晉歡,結楚將自救。
使秦詛楚人,晉亦議其後。
諸侯迭相詛,禍福果誰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無可否。
何當投涇流,渾濁蓋鄙丑。
|
|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解釋: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詛楚楚如桀,
詛秦秦則紂。
桀罪使信然,
紂語安足受。
詛楚楚如桀,詛秦秦則紂。這兩句描述了蘇轍對楚國和秦國的詛咒。楚國的君主被比作殘暴的桀王,而秦國的君主則被比作紂王,暗示兩國都有不良的統治者。
桀罪使信然,紂語安足受。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對桀王和紂王的批評。桀王的罪行是昭然若揭的,而紂王卻能聽得安然自得的讒言。
牲肥酒醪潔,
夸誕鬼不佑。
鬼非東諸侯,
豈信辯士口。
牲肥酒醪潔,夸誕鬼不佑。這兩句描述了祭祀時所用的牲畜肥美,酒醪潔凈,但虛偽的夸夸其談并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
鬼非東諸侯,豈信辯士口。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對迷信的質疑。他認為神明并非受到東方諸侯的寵信,而且也不會輕易相信辯士的口舌之辭。
碑埋祈年下,
意繞章華走。
得楚不付孫,
但為劉季取。
碑埋祈年下,意繞章華走。這兩句描述了在祭祀時刻意隱藏真實意圖的行為。通過將碑文埋藏在埋祭之地下,來掩蓋真實的意圖。
得楚不付孫,但為劉季取。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希望能夠得到楚國的支持,但最終卻無法實現,只能寄望于劉季(指劉宋)來取得幫助。
吾聞秦穆公,
與晉實甥舅。
盟鄭絕晉歡,
結楚將自救。
吾聞秦穆公,與晉實甥舅。盟鄭絕晉歡,結楚將自救。這四句描述了歷史上的一些事件。蘇轍聽說過秦穆公與晉國的實際上是親戚關系,他們曾經在鄭國進行盟約,斷絕了晉國的好意,而與楚國結盟是為了自救。
使秦詛楚人,晉亦議其後。
諸侯迭相詛,禍福果誰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無可否。
何當投涇流,渾濁蓋鄙丑。
使秦詛楚人,晉亦議其後。諸侯迭相詛,禍福果誰有。世人不知道,好古無可否。何當投涇流,渾濁蓋鄙丑。這幾句強調了諸侯相互詛咒所帶來的禍福,以及普通人對歷史的無知和對古代事物的肯定態度。最后一句表達了蘇轍的失望和無奈,他認為自己應該離開這個渾濁無知的世界。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通過對楚國和秦國的詛咒,以及對歷史事件和時代現象的批評,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人們迷信、虛偽行為的質疑。詩人以深沉的思考和獨立的見解揭示了社會的荒謬和人們的盲從,同時表達了對于真實和美好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