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 作者:蘇轍 |
破甑不復顧,彼無愛甑心。
棄璧負赤子,始驗愛子深。
誠知均非我,胡為有不能。
一從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與喜怒交,莫與寵辱臨。
四物皆不勝,生死獨未曾。
不經大火燒,孰為真黃金。
棄置父子恩,長住旃檀林。
|
|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解釋: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破碎了糧食器皿,不再關注它,他們沒有愛惜食器的心。
放棄了寶石,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才開始領悟父愛之深。
我真心知道,都不是我的,為何還有不能放棄的。
一直游蕩于三界之間,久被百物侵蝕。
早晨和喜悅、憤怒交織,不要讓寵辱降臨。
四物(指風、雨、雷、電)都無法抵擋,只有生死還未面臨過。
不經歷煉獄的洗禮,又怎能成為真正的黃金。
拋棄了父子之恩,長久寄居在旃檀林中。
詩意:
這首詩以蘇轍的個人經歷和思考為背景,表達了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和反思。詩中描繪了作者對物質財富的看法,他認為物質財富并非最重要的,而是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通過棄置珍貴的寶石,作者強調了對孩子的養育責任和父愛的深刻認識。詩中還涉及到作者的游蕩經歷和對生死的思考,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真諦。最后,詩人通過拋棄父子之恩,選擇獨自寄居在旃檀林中,表達了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一種失望和遠離的態度。
賞析: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蘇轍的自述之作,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深刻思考。詩中使用了寶石和食器等象征性的意象,通過與父子關系的對比,彰顯了作者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詩人通過自省和反思,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淡漠態度,強調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價值觀。同時,詩中也涉及到對生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真諦。最后,詩人選擇拋棄父子之恩,表達了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一種失望和遠離的態度,顯示了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
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表達方式,展現了蘇轍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體驗。它既有著個人情感的表達,也蘊含著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讓人們能夠在審美的過程中自由地聯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