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 / 作者:蘇轍 |
春田不雨憂無麥,入囷得半猶足食。
伏中一曬不可緩,旱田蒼耳猶難得。
人言春旱夏當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農經事言不虛,防風防雨如防盜。
外孫讀書舊有功,吾言七字傳祖風。
旋投詩筆到田舍,知我老來饞且慵。
秋田正急車難起,汗滴肩赫愧鄰里。
磨聲細轉雪花飛,舉家百口磨牙齒。
食前方丈我所無,烝餅十字或有諸。
孫歸何用慰勤苦,烹雞亦有烝胡盧。
|
|
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解釋:
《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春田旱情對農民的困擾以及作者在農村曬麥時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春田不雨憂無麥,
入囷得半猶足食。
伏中一曬不可緩,
旱田蒼耳猶難得。
人言春旱夏當潦,
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農經事言不虛,
防風防雨如防盜。
外孫讀書舊有功,
吾言七字傳祖風。
旋投詩筆到田舍,
知我老來饞且慵。
秋田正急車難起,
汗滴肩赫愧鄰里。
磨聲細轉雪花飛,
舉家百口磨牙齒。
食前方丈我所無,
烝餅十字或有諸。
孫歸何用慰勤苦,
烹雞亦有烝胡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農村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旱情的擔憂和農民們在艱苦環境下的生活狀況。詩中的“春田不雨憂無麥”意味著春季缺乏雨水,農田無法生長莊稼,給農民帶來了憂慮。然而,當他們收割后放入糧囷時,仍能得到一半的收獲,勉強維持生計。
作者提到“伏中一曬不可緩”,意味著在麥子成熟的時候必須盡快晾曬,以免發霉變質。旱田中的莊稼更加珍貴,因為它們更難得到水分。詩中還提到了農民的智慧和經驗,他們像防盜一樣,防止風雨對莊稼的破壞。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轉述了外孫讀書有所成就,并將自己的智慧傳承給后代。他自嘲地說自己將詩筆帶到田舍,表達了對美食的向往和自己老年的懶散心情。
最后幾句描述了作者一家在艱難生活中的景象,沒有方丈(一種寬敞的床鋪),只有簡陋的烝餅和十字(一種簡單的食物)。孫子歸來烹雞并沒有實際慰藉到作者的辛苦,只能算是一種熱鬧。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農村生活的細節,表達了農民們在旱季中的艱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家庭團聚和物質生活的思考。它既展現了農民的堅韌和智慧,也表達了作者對傳統價值觀的傳承和對美食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