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李簡夫因病不出 / 作者:蘇轍 |
十五年來一味閑,近來推病更安眠。
鶴形自瘦非關老,僧定端居不計年。
坐上要須長滿客,杖頭何用出攜錢。
未嫌語笑妨清靜,閑暇陪公幾杖前。
|
|
次韻李簡夫因病不出解釋:
《次韻李簡夫因病不出》是蘇轍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十五年來,我一直過著悠閑的生活,
最近因病更加喜歡安靜地睡眠。
我的身材像鶴一樣瘦弱,并非因為年老,
僧人定居在山庵中,不計較歲月的流轉。
我坐在家中,期待著客人的到來,
杖頭上為何需要攜帶錢財呢?
我不介意言語笑聲打擾我的寧靜,
有空閑的時候,我陪伴公公在庭院中散步。
詩意:
這首詩以自身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蘇轍在病患期間的閑適與寧靜。他過去十五年一直過著悠閑的生活,而最近由于病情,他更加喜歡靜靜地休息。詩中提到的鶴形自瘦并非因為老,表明作者并不是因為年老而身體瘦弱。僧人定居山庵不計較歲月的流轉,呼應了蘇轍對自己生活的態(tài)度。他在家中等待客人的到來,但不知為何要在杖頭攜帶錢財。最后,作者表示他并不介意嘈雜聲音打擾他的寧靜,反而愿意在閑暇時陪伴公公散步。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過描述自己的閑適生活和病患期間的安靜休息,蘇轍展現了對寧靜和舒適的追求。他對鶴形自瘦的描述,既展示了自己身體的虛弱,又強調了年齡并非唯一的原因。僧人定居山庵,不計較歲月的流轉,傳遞了對寧靜和超脫塵俗的追求。杖頭攜帶錢財的疑問則體現了對物質追求的反思,暗示了對名利功利的超越。最后,作者表達了對清靜生活的珍視,愿意在閑暇時陪伴他人,分享寧靜與快樂。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安靜、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名利功利的超越追求。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和思考,蘇轍傳遞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舒適的心境,以及對清靜生活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