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 / 作者:蘇轍 |
君不見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得厚多憂患。
又不見夏侯好妓貧無力,簾箔為衣人莫識。
兩人操行雖不同,辛苦經(jīng)營實如一。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聽之有聲百無憂。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高人處世心淡泊,眾聲過耳皆為樂。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斷續(xù)床前作。
正如古人樂易多歡娛,積土為鼓塊為桴。
但能復(fù)作太古意,君家水樂真有余。
|
|
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解釋:
《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是蘇轍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未曾見過武安前堂上立著華麗的帷幔,官位升高了,卻帶來更多的憂慮。你也未曾見過夏侯好妓因貧窮無力,只能以帷幔為衣,無人識別。兩人的品行雖然不同,但辛勤經(jīng)營實際上是一樣的。與其像你家那樣激動不安,不如傾聽東陽水中的流動聲音,這樣無憂無慮。笙竽聲音低迷地在山谷中回蕩,琴弦凄涼地穿越林木丘陵。高人處世心態(tài)淡泊,對于眾多聲音皆能成為樂趣。離開飲食,躺在蜿蜒的石頭上入眠,幽音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床前響起。正如古人喜歡享受各種歡樂娛樂,用土積累成鼓,用木塊敲擊成鼓槌。但只有能夠再現(xiàn)古代的意境,你家的水樂才真正稱得上是豐富多彩。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通過對比描繪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一方面,詩中描述了官員和妓女的困境,暗示了社會地位和財富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安寧。另一方面,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中的美妙聲音,表達了對淡泊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他認為那些能夠超越物質(zhì)欲望、心態(tài)淡泊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和呼喚。通過描寫武安前堂上的官員和夏侯好妓的境況,詩人以一種冷靜的觀察者的姿態(tài),揭示了權(quán)勢和財富背后的困擾和無奈。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樂亭中的自然聲音,如笙竽、琴筑等,它們代表了寧靜、和諧和自然之美。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自己對于清靜寧和生活的向往和贊美。
詩中的“高人處世心淡泊,眾聲過耳皆為樂”是詩人對于高尚人物的贊美,他們能夠超脫物質(zhì)的束縛,內(nèi)心淡泊寧靜,對世俗的喧囂不為所動,能夠從中找到樂趣。而詩末的“君家水樂真有余”則是對于詩人朋友子瞻的贊美,他的水樂使人感受到了古代的意境,展現(xiàn)了深厚的藝術(shù)造詣。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比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淡泊寧靜生《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是蘇轍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見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得厚多憂患。
你是否看到過武安前堂上豎立的華麗帷幔,官位升高帶來的憂慮增多。
又不見夏侯好妓貧無力,簾箔為衣人莫識。
你也未曾看到夏侯好妓因貧窮無力,只能以帷幔為衣,無人知曉。
兩人操行雖不同,辛苦經(jīng)營實如一。
這兩個人的行為雖然不同,但辛勤經(jīng)營的努力卻是一樣的。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聽之有聲百無憂。
與其像你那樣憂心忡忡,不如去聽君家東陽水中流動的聲音,這樣就能百無憂慮。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笙竽的聲音幽遠地在溪谷間回蕩,琴弦的聲音凄涼地穿越林木丘陵。
高人處世心淡泊,眾聲過耳皆為樂。
高尚的人對待世事心態(tài)淡泊,對于眾多聲音都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斷續(xù)床前作。
不再進食,倚靠在彎曲的石頭上入眠,幽音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床前響起。
正如古人樂易多歡娛,積土為鼓塊為桴。
正如古人樂意多樣,用土積累成鼓,用木塊擊打成鼓槌。
但能復(fù)作太古意,君家水樂真有余。
但只有能夠再現(xiàn)古代的意境,你家的水樂才真正稱得上是豐富多彩。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描繪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一方面,詩人描寫了官員和妓女的困境,暗示了社會地位和財富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安寧。另一方面,他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中的美妙聲音,表達了對淡泊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詩人認為那些能夠超越物質(zhì)欲望、心態(tài)淡泊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和呼喚。通過描寫武安前堂上的官員和夏侯好妓的境況,詩人以冷靜的觀察者姿態(tài),揭示了權(quán)勢和財富背后的困擾和無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樂亭中的自然聲音,如笙竽、琴筑等,它們代表了寧靜、和諧和自然之美。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于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