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李邦直學士沂山祈雨有應 / 作者:蘇轍 |
宿雪雖盈尺,不救春夏旱。
吁嗟遍野天不聞,歌舞通宵龍一戰。
旋開云霧布旌旗,復遣雷霆助舒卷。
雨聲一夜洗塵埃,流入溝河朝不見。
但見青青黍與禾,老農起舞行人歌。
污邪滿車尚可許,供輸到骨期無它。
水行天地有常數,歲歲出入均無頗。
半年分已厭枯槁,及秋更恐憂滂沱。
誰能且共蛟龍語,時布甘澤無庸多。
|
|
和李邦直學士沂山祈雨有應解釋:
《和李邦直學士沂山祈雨有應》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雪雖盈尺,不救春夏旱。
盡管寒冬的積雪已經達到一尺高,卻無法解救春夏的旱情。
吁嗟遍野天不聞,歌舞通宵龍一戰。
悲嘆聲在田野間響徹,卻無人能夠聽到,人們唱歌跳舞通宵達旦,以期龍能戰勝旱情。
旋開云霧布旌旗,復遣雷霆助舒卷。
希望能夠驅散遮蔽天空的云霧,展開旌旗,引來雷霆助力解除旱情。
雨聲一夜洗塵埃,流入溝河朝不見。
雨聲一夜間洗滌塵埃,水流入溝河,早晨已不再見旱情。
但見青青黍與禾,老農起舞行人歌。
只見翠綠的谷黍和禾苗,老農們歡欣起舞,行人們高歌。
污邪滿車尚可許,供輸到骨期無它。
即使運輸中有一些臟污,也能夠原諒,只要能供應到饑餓的人們,即使不足以滿足需求也無妨。
水行天地有常數,歲歲出入均無頗。
水是自然界中永恒的存在,年復一年地流動,沒有偏差。
半年分已厭枯槁,及秋更恐憂滂沱。
已經度過了半年的干旱,對于干枯的景象已經感到厭倦,到了秋天更擔心大雨滂沱。
誰能且共蛟龍語,時布甘澤無庸多。
能與蛟龍對話的人,將時時刻刻為大地布置雨水,不再需要過多的祈求。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于干旱的憂慮以及對雨水的期盼。他描繪了旱情的嚴重程度,表達了人們為解除旱情所做的祈禱和努力。詩中展現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希望能夠得到大雨的滋潤,解除旱情的困擾。通過自然元素的描繪和人們的行動,表達了對豐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氣勢恢弘,表達了對人們生活的關切和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