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見和 / 作者:蘇轍 |
花柳蕭條行已老,圣賢希闊未嘗中。
眼看芍藥紛紛盡,賴有櫻桃顆顆同。
塵編何用朝朝看,新釀還須處處賒。
好事若能頻載酒,不妨時復到楊家。
|
|
答見和解釋:
《答見和》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歲月流轉、人事如夢的主題。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柳蕭條行已老,
圣賢希闊未嘗中。
眼看芍藥紛紛盡,
賴有櫻桃顆顆同。
塵編何用朝朝看,
新釀還須處處賒。
好事若能頻載酒,
不妨時復到楊家。
詩意:
這首詩詞以花卉的凋零和人事的變遷為線索,表達了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衰敗和人生的轉變,表達了對時光無情的思考,并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首句“花柳蕭條行已老”,表現了花柳街巷的凄涼景象,暗示了歲月流逝的無情。接著,“圣賢希闊未嘗中”,表達了作者對圣賢人物的渴望,但卻難以在現實中得到。這兩句揭示了人事無常的真實面貌。
接下來的兩句“眼看芍藥紛紛盡,賴有櫻桃顆顆同”,通過描繪芍藥凋謝和櫻桃盛開的景象,表達了生命的輪回和新生的希望。芍藥象征著美好而短暫的事物,而櫻桃則象征著新的生機和希望。
下一句“塵編何用朝朝看”,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虛幻世界的淡然態度。他認為紛繁的塵世并沒有實際意義,不值得一再追尋。
“新釀還須處處賒”這一句,表達了對新酒的渴望,并借酒喻人生的美好事物。作者認為,美好的事物需要不斷追求和享受,而不是被束縛于物質和形式。
最后兩句“好事若能頻載酒,不妨時復到楊家”,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和對歡樂的向往。楊家可能指的是楊國福,因其豪情壯志而聞名。通過將好事與酒結合,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頻繁地享受美好事物和快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生變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無常的思考,并寄托了對美好事物和快樂的追求。它展示了蘇轍對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是一首思想深邃、意境優美的宋代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