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梅仙觀楊智遠道士 / 作者:蘇轍 |
道師近在真人峰,欲往見之路無従。
去年許我入城市,塵埃暗天待不至。
莫往莫來勞我心,道書寄我千黃金。
繭衣肉食思慮短,文字滿前看不見。
口傳指授要有時,脫去羅網當見之。
梅翁漢朝南昌尉,手摩龍鱗言世事。
一朝拂衣去不還,身騎白驎翳紅鸞。
我今雖復墮塵土,道師何不與我語。
他年策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顏。
|
|
寄梅仙觀楊智遠道士解釋:
《寄梅仙觀楊智遠道士》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道師近在真人峰,
欲往見之路無從。
去年許我入城市,
塵埃暗天待不至。
莫往莫來勞我心,
道書寄我千黃金。
繭衣肉食思慮短,
文字滿前看不見。
口傳指授要有時,
脫去羅網當見之。
梅翁漢朝南昌尉,
手摩龍鱗言世事。
一朝拂衣去不還,
身騎白驎翳紅鸞。
我今雖復墮塵土,
道師何不與我語。
他年策足投名山,
相逢拍手一破顏。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轍寄給楊智遠道士的信。詩中蘇轍表達了對道士的思念和渴望與其見面的愿望。他描述了自己無法前往真人峰見道士的困難,同時表達了對道士口授教導的期望和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引和教誨。蘇轍還提到了自己身處塵世的苦悶和迷茫,期望能夠與道士交流,以獲得啟示和指引。最后,他表達了未來希望能夠拜訪名山,與道士再次相見的憧憬。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道士的崇敬和向往。詩中通過描寫自己無法前往真人峰的困境,以及對道士口授教導的期望,展現了蘇轍對道士智慧和指引的渴望。他用"道書寄我千黃金"一句,表達了對道士教誨的珍視和重要性。同時,詩中也反映了蘇轍對塵世的厭倦和對精神世界的向往,希望通過與道士的交流,解脫塵世的束縛。
最后兩句"我今雖復墮塵土,道師何不與我語。他年策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顏"表達了蘇轍的愿望。他坦言自己雖然身處塵世,但仍然期望與道士交流,尋求心靈的慰藉和指引。同時,他也表達了未來希望能夠達到名山,與道士再次相見的期待,這種相逢將會帶來歡樂和喜悅。
整首詩詞充滿了對道士智慧和引導的向往,以及對超越塵世的渴望。通過描繪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蘇轍表達了對道士的崇敬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首詩也展示了蘇轍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對與道士再次相見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