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須 / 作者:蘇轍 |
中歲謬學道,白須何由生。
故人指我笑,聞道未能行。
我笑謝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師,白發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嘗隨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毀。
墁墻支折棟,在我不在爾。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黃金,齒發何足言。
|
|
白須解釋:
《白須》是一首蘇轍創作于宋代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歲謬學道,白須何由生。
在中年時期,我誤學了一些道理,白發又是從何而來。
故人指我笑,聞道未能行。
朋友嘲笑我,說我雖然聽過很多道理,但卻未能實踐。
我笑謝故人,唯唯亦否否。
我笑著感謝朋友,雖然表面上回應了,但內心卻充滿了疑問和困惑。
老聃古道師,白發生而有。
老聃是古代的道德導師,他的白發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佛陀告訴波斯匿,你擁有不變的白發。
亭中掌亭人,何嘗隨客奔。
在亭子里的掌柜,從未隨意外來的客人而奔波。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毀。
客人離去后不必留下,亭子的主人依然堅守。
墁墻支折棟,在我不在爾。
即使是墻壁崩塌,梁柱倒塌,我是否在與不在并不重要。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即使我修煉成了完美的人,也要跪地乞求五彩丹藥。
肝心化黃金,齒發何足言。
我的內心如同黃金一般純凈,白發又算得了什么。
這首詩詞《白須》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中年時期追求道德與智慧的困惑和反思。他感嘆自己雖然聽到許多道理,卻未能將其付諸實踐,對此他感到困惑。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白發與古代道德導師老聃以及佛陀的類比,表達了自己對老年的渴望,希望能夠在修煉道德和智慧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完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內心的自信,即使外在形態的改變不足以說明什么,重要的是內心的修煉和成長。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人生意義和成長的思考,展現了對道德和智慧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