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 / 作者:蘇轍 |
秋風下,黃雀飛。
禾田熟,黃雀肥。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繳舉輒違,乘時席勢不可揮。
一朝風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頭顱萬里行不歸。
北方居人厭羔豨,咀噍聊發一笑欷。
|
|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解釋: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秋天飛翔的黃雀在禾田間覓食的場景。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秋風下,黃雀飛。
禾田熟,黃雀肥。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
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妙繳舉輒違,
乘時席勢不可揮。一朝風雨寒霏霏,
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
頭顱萬里行不歸。北方居人厭羔豨,
咀噍聊發一笑欷。
詩意:
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禾田間飛翔的黃雀。黃雀在成熟的禾田中覓食,它們成群結隊,密密麻麻地飛翔,使得天空的光線變得昏暗。黃雀們在禾田中飛來飛去,靈巧而敏捷,它們嫻熟地捕捉精巧的昆蟲,但有時也會被獵人的陷阱所違逆。當一場寒冷的風雨來臨時,黃雀們的飛行變得困難,因為肉多翅重的黃雀在寒冷的天氣中無法保持飛翔。詩中還描繪了農夫們驚擾了黃雀的飛行,他們舉起網來合圍黃雀。黃雀們被捕獲后,被懸掛起來,脖子被系住,羽毛被剝去,成為人們的食物。最后兩句表達了北方人對黃雀肉的厭惡,他們吃著黃雀肉,并發出一種嘲笑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黃雀的形象,展現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將黃雀的特點和行為描寫得十分生動。詩中的黃雀被描繪成飛翔的小鳥,它們在禾田中覓食,展示了大自然的豐饒和生機。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悲涼,當風雨來臨時,黃雀們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它們無法逃脫農夫們的捕捉。詩人對于黃雀的描寫,既展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也折射出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厭惡。整首詩以黃雀為主線,通過對黃雀的描寫,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