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子瞻次過遠重字韻 / 作者:蘇轍 |
孟子自夸心不動,未試永嘉鐵輪重。
弟兄六十老病余,萬里同遭海隅送。
長披羊裘類嚴子,罷食豬肝同閔仲。
大男留處事田畝,幼子隨行躬釜甕。
低眉語笑接鄰父,彈指吁嗟到蠻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須勉種。
來時邂逅得相攜,歸去逡巡應復從。
莫驚憂患爾來同,久知出處平生共。
雖令子孫治家學,休炫文章供世用。
潁川筑室久未成,夜來忽作西湖夢。
|
|
同子瞻次過遠重字韻解釋:
《同子瞻次過遠重字韻》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孟子自夸心不動,
未試永嘉鐵輪重。
弟兄六十老病余,
萬里同遭海隅送。
長披羊裘類嚴子,
罷食豬肝同閔仲。
大男留處事田畝,
幼子隨行躬釜甕。
低眉語笑接鄰父,
彈指吁嗟到蠻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
桑柘十年須勉種。
來時邂逅得相攜,
歸去逡巡應復從。
莫驚憂患爾來同,
久知出處平生共。
雖令子孫治家學,
休炫文章供世用。
潁川筑室久未成,
夜來忽作西湖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方式表達了蘇轍對自己平凡人生的思考。詩中以孟子自夸心境不受外界干擾而自居,但作者表示自己從未經歷過困境的考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弟兄六十歲已經老病,而自己卻仍然健在,這種差距令作者感到迷茫和無力。他們共同經歷了萬里的旅途與海難,共同面對著艱難的境遇。
詩中描寫了作者長期披著羊裘,與嚴子、閔仲一起過著貧困的生活,罷食豬肝,生活艱苦。大兒子留在家中務農,幼子則跟隨在作者身邊,共同承擔家務勞作。他們以低眉順從的態度與鄰居相處,用彈指之間的輕嘆表達了對生活的慨嘆。
詩中提到茅茨一日不敢忘記修葺,桑柘十年必須勤于栽培。這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生活的責任感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作者感慨自己來時和離去時都是邂逅,逡巡不定,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希望自己的憂患不要驚動他人,他長久以來已經知道,人生的起起落落,出處在于自己,平平淡淡共度一生。
最后幾句表達了蘇轍對于自己子孫治家學術的期望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他認為自己的子孫應該注重家庭治理和學術修養,而不是過分追逐名利和文采的顯露。蘇轍提及自己在潁川筑室的事情,暗示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一直未能實現,而在夜晚,他忽然作了一個關于西湖的夢,這種對理想的追求和未能實現之間的矛盾也是詩中的一種表達。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和自嘲,表達了蘇轍對于生活的逆境和對理想的追求之間的矛盾感受。他通過描述自己與弟兄的貧困生活、家庭責任和對子孫的期望,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歷經困苦時的堅持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和樸素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感慨和對理想追求的無奈。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家庭、親情和友情的珍視,對于平淡生活中的點滴欣賞和感激的態度。
這首詩詞以蘇轍獨特的文風,將自身的體驗與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以平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通過對生活中的瑣事和家庭的描寫,表達了對于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家國、人生和理想的思考與追求,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