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居二首其一東亭 / 作者:蘇轍 |
十口南遷粗有歸,一軒臨路閱奔馳。
市人不慣頻回首,坐客相諳便解頤。
慚愧天涯善知識,增添城外小茅茨。
華嚴未讀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
|
寓居二首其一東亭解釋:
詩詞:《寓居二首其一東亭》
十口南遷粗有歸,
一軒臨路閱奔馳。
市人不慣頻回首,
坐客相諳便解頤。
慚愧天涯善知識,
增添城外小茅茨。
華嚴未讀河沙偈,
偃仰明窗手自披。
中文譯文:
十口南遷歸家田野,
一座亭子臨街道。
城市人們不習慣回頭望,
坐著的客人卻領悟其中的滋味。
我慚愧于遠離故土,
卻在城外添建了一座簡陋的茅屋。
尚未讀完《華嚴經》和《河沙經》,
我靜靜地坐在明亮的窗前自己默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寫的,表達了他隱居鄉間的生活和對文化修養的思考。詩中描述了他一家十口人南遷回到農村的場景,建起了一座臨街的亭子。與繁忙的都市不同,城市人們習慣了匆忙前行,很少回頭顧及周圍的環境,而坐在亭中的客人卻能在寧靜中體悟生活的真諦。
蘇轍在詩中自嘲地說,在天涯漂泊的日子里,他雖然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卻為自己添建了一座簡陋的茅屋。他承認自己尚未讀完《華嚴經》和《河沙經》,但他在明亮的窗前靜靜地坐著,自己默誦經文,表明他對文化修養和精神追求的堅持與努力。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居者的生活場景,表達了蘇轍對于安靜、寧謐生活的向往和對文化知識的渴望。他以自嘲和自省的態度,展示了對自身修養的不滿和追求進步的決心。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蘇轍的生活境況,又抒發了他內心的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讓讀者在感受田園生活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