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 / 作者:蘇轍 |
江上春雨過,城中春草深。
擾擾市井塵,悠悠溪谷心。
東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聞,墜緒誰常尋。
道俗數百人,請聞海潮音。
齋罷車馬散,萬籟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積霧開重陰。
蕭然偶有得,懷抱方愔愔。
我坐米鹽間,日被塵垢侵。
不知山中趣,強作山中吟。
|
|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解釋: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是蘇轍所作,描繪了一個春雨過后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上春雨過,
城中春草深。
擾擾市井塵,
悠悠溪谷心。
東郊大愚山,
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聞,
墜緒誰常尋。
道俗數百人,
請聞海潮音。
齋罷車馬散,
萬籟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
積霧開重陰。
蕭然偶有得,
懷抱方愔愔。
我坐米鹽間,
日被塵垢侵。
不知山中趣,
強作山中吟。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春雨過后的景象。江上的春雨已經停歇,城中的春草生長得茂盛而深厚。市井的喧囂擾動著人們的心靈,而溪谷深處卻是寧靜悠遠的。
詩中提到了東郊的大愚山,那里自古以來就是一片茂密的樹林。蘇轍提到自己的言辭微小,久未被人聆聽,他的心思和情感似乎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然后,蘇轍邀請道俗兩派的人們,數百人共同聆聽海潮的聲音,這是一種超越塵世喧囂的體驗。齋戒結束后,車馬散去,一切聲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寧靜。
新亭面對著南山,厚重的云霧逐漸散開。在這靜謐的氛圍中,蘇轍偶爾能夠得到一些領悟,內心感到寧靜和舒適。
然而,他發現自己坐在米鹽間,日復一日地被塵垢所侵蝕。他并不知道山中的趣味,只能勉強以山中的意境來吟唱。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塵世喧囂的厭倦和對寧靜境地的向往。他渴望遠離塵囂,融入山水之間,尋求內心的寧靜。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身言辭微小的憂慮,以及對文人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