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一日書事 / 作者:蘇轍 |
東墻瘦菊早開花,九日金鈿已自嘉。
黍麥候遲初響罋,米鹽法細未還家。
潑醅昨夜驚泉涌,洗盞今晨聽婦夸。
歸采茱萸重一醉,不須怪問日時差。
|
|
九月十一日書事解釋:
《九月十一日書事》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墻瘦菊早開花,
九日金鈿已自嘉。
黍麥候遲初響罋,
米鹽法細未還家。
潑醅昨夜驚泉涌,
洗盞今晨聽婦夸。
歸采茱萸重一醉,
不須怪問日時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九月十一日的景象,展示了作者的生活瑣事和情感抒發。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菊花早開的喜悅、對豐收的慶賀、對家人未歸的思念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賞析:
1. 這首詩寫的是九月的十一號,描繪了早秋時節的景象。東墻上的瘦菊已經早早地開花,給人以一派生機勃勃的感覺,展現了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希望。
2. 九日已經過去,金鈿已經自我陶醉了。金鈿指的是成熟的黍麥,意味著豐收的喜悅和慶賀。黍麥的成熟和豐收象征著農民的辛勤勞動得到了回報。
3. 黍麥候遲初響罋,描述了秋天的麥子熟得稍晚,初次響起的麥子聲音。這里通過麥子的聲音,描繪了豐收的喜悅和寧靜的鄉村景象。
4. 米鹽法細未還家,表達了作者因為忙于農事而未能及時歸家。米鹽法細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可以理解為家庭的瑣事。作者忙于農忙,還未能處理好家庭中的事務,體現了他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
5. 潑醅昨夜驚泉涌,洗盞今晨聽婦夸。潑醅是指潑醅酒,昨夜酒宴熱鬧喧嘩,泉涌指的是酒中的氣泡涌現的景象。洗盞聽婦夸,意味著作者在清晨聽到婦女們夸贊潑醅酒的美味。這里描繪了一幅愉快的宴會場面,體現了人們對美食和快樂的追求。
6. 歸采茱萸重一醉,不須怪問日時差。歸采茱萸是指歸家后采摘茱萸果實,重一醉表示作者要再次陶醉于美好的時光中。不須怪問日時差,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無所計較,只愿享受當下的心情。這里也可以理解為在忙碌的生活中,作者希望通過享受美好時光來放松和享受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豐收的秋天,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通過描繪農事和家庭瑣事,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展現了生活的真實和美好。整首詩以歡快、愉悅的情緒為主調,傳遞了秋天豐收的喜悅和對家庭、美食、友情的珍視。同時,詩人通過對時間的流逝和日常瑣事的敘述,也反映了人們在忙碌中對美好時光的渴望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詞以其樸實自然的描寫方式和積極向上的情感,展現了蘇轍作品中樂觀和對人生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