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王適炙背讀書 / 作者:蘇轍 |
少年讀書處,寒夜冷無火。
老來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細書,把卷惟恐臥。
寒衣補故褐,家釀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曖曖云陰過。
昏然偶成寐,鼻息已無奈。
兒童更笑呼,書冊正前墮。
衰懶今自由,不復問冬課。
|
|
和王適炙背讀書解釋:
《和王適炙背讀書》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讀書處,寒夜冷無火。
老來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細書,把卷惟恐臥。
寒衣補故褐,家釀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曖曖云陰過。
昏然偶成寐,鼻息已無奈。
兒童更笑呼,書冊正前墮。
衰懶今自由,不復問冬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年人的讀書情景。詩人蘇轍以自己和友人王適為題材,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和對年華逝去的感嘆。在少年時代,讀書之處雖然寒冷,卻充滿了溫暖的希望;而到了老年,身心懶散,只能獨自坐著曬太陽,背對著書本。眼睛昏花,讀書時愁苦,擔心讀著讀著就會睡著。雖然衣服已經用舊,但家釀的酒卻越發醇美。微弱的窗影斜斜投射,云陰漸漸遮蔽陽光。不經意間陷入瞌睡,呼吸聲已經無力。孩子們笑著叫喚,書冊落在地上。老年的頹廢和懶散使他不再關心冬天的功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老年人讀書時的情景,展現了歲月流轉中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詩中少年時代的讀書場景與老年時的寂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人蘇轍以自己和朋友王適為主題,將個人的情感與普遍的人生境遇相結合,使得詩作具有普世的共鳴力。通過描寫眼昏、愁苦、瞌睡等細節,詩人成功地表現了老年人讀書時的困境和無奈感。最后兩句以兒童的笑聲和書冊的落地作結,烘托出老年人的衰懶和自由,同時也暗示著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深思,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