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蹇師嵩山圖 / 作者:蘇轍 |
峻極登高二十年,汝州回望一依然。
君行亦是高秋後,試覓神清古洞天。
|
|
蹇師嵩山圖解釋:
《蹇師嵩山圖》是蘇轍創作于宋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蹇師嵩山圖
峻極登高二十年,
汝州回望一依然。
君行亦是高秋後,
試覓神清古洞天。
譯文:
在艱辛中攀登峻嶺嵩山已有二十年,
回首汝州,一切依然如故。
你的行跡也在深秋之后,
嘗試尋找那神圣清凈的古老洞天。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蘇轍對自然山水與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作者以嵩山為背景,描述了自己攀登峻嶺的艱辛歷程,經過二十年的努力與積累,終于登上了峻嶺之巔。回望汝州,一切依然如故,仿佛時間靜止,但也透露出對過去歲月的懷念與珍惜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轉折,以“君行亦是高秋後”開篇,表達了作者對某位君主的贊揚和期待。君主的行跡也在深秋之后,意味著君主在政務上經歷了困境與曲折,但作者仍然期待君主能夠尋找到一處神圣清凈的洞天。這里的洞天象征著理想境界和寬廣胸懷,期望君主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心智,并在深秋之后找到一片寧靜和安寧的心靈凈土。
賞析:
《蹇師嵩山圖》以蘇轍特有的婉約風格寫就,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艱辛追求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自然山水景觀作為意境背景,通過對比描寫,凸顯出人生的坎坷與曲折,以及對逆境中的堅持和追求的贊美。
詩中的“峻極登高二十年”一句,形象地傳達了苦難與堅持不懈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卓越和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同時,“君行亦是高秋後”一句,則呼應了前句,以政治意味示人,表達了對君主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和追求理想的期望。
整首詩意境高遠,意蘊豐富,通過對嵩山和君主的描寫,展現了蘇轍對人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思考。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對人生坎坷的認同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同時也透過景物描寫,感受到自然界與人生之間的共通之處,進而引發對內心境界的思考與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