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東坡遺墨卷後 / 作者:蘇轍 |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
凜然自一家,豈與余人爭。
多難晚流落,歸來分死生。
晨光迫殘月,回顧失長庚。
展卷得遺草,流涕濕冠纓。
斯文久衰弊。
冱流自為清。
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
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
|
|
題東坡遺墨卷後解釋:
《題東坡遺墨卷後》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
凜然自一家,豈與余人爭。
多難晚流落,歸來分死生。
晨光迫殘月,回顧失長庚。
展卷得遺草,流涕濕冠纓。
斯文久衰弊。冱流自為清。
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
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身文學成就與兄長蘇軾的比較,以及對自己作品命運的思考。
賞析:
蘇轍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文化名臣。詩中描述了蘇轍年少時熱愛文學,并且他和兄長蘇軾都有一定的聲名。他認為世人對他的評價并不高,認為自己遠不及兄長的才華,但他的作品卻散布于世間,被人們所珍視。他以自己與蘇軾的不同命運,表達了對兄長的崇敬與贊美。
詩中還描述了蘇轍歷經種種困難與流亡后歸來的遭遇。他回首往事時,感嘆晨光已逼近殘月,失去了年輕時的光輝。然而,在回顧中,他發現了兄長留下的文稿,不禁淚濕了他的帽子和衣襟。詩中表達了對過去興盛的文化與自身衰頹的對比,以及對兄長文學遺產的敬仰和自身命運的思考。
最后,蘇轍表達了自己的文學志向和對未來的期望。他認為文學的盛衰有其自身的時機,而他的作品將被傳世于西京(指京城,即汴京)。他將自己的詩書托付給了后人,同時也抱有對文學復興的希望。
這首詩詞以深情、哀怨的筆調表達了蘇轍對兄長蘇軾的崇敬與羨慕,以及對自己文學命運的思考。通過描繪自身的衰頹與兄長的輝煌,表達了對文學價值的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文學的思考,展現了蘇轍對文學事業的堅持和對他人才華的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