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二詠其二食雞頭 / 作者:蘇轍 |
芡葉初生縐如縠,南風吹開輪脫轂。
紫苞青刺攢蝟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誰料明珠藏滿腹。
剖開膏液尚模糊,大盎磨聲風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滿堂坐客分升掬。
紛然咀噍惟恐遲,勢若群雛方脫粟。
東都每憶會靈沼,南國陂塘種尤足。
東游塵土未應嫌,此物秋來日嘗食。
|
|
西湖二詠其二食雞頭解釋:
《西湖二詠其二食雞頭》是宋代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芡葉初生縐如縠,
南風吹開輪脫轂。
紫苞青刺攢蝟毛,
水面放花波底熟。
這首詩詞以描寫食用雞頭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食物的美味和獨特之處。芡葉初生時的細膩紋理,像是縐紗一般;南風吹過,將雞頭上的輪脫毛吹散。詩人進一步描繪了雞頭的特點,如紫色的花苞、青色的刺以及密集的蝟毛。水面上的波浪將花瓣般的雞頭推到水底,仿佛水中的美食已經(jīng)煮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
誰料明珠藏滿腹。
剖開膏液尚模糊,
大盎磨聲風雨速。
雞頭看起來十分美味,但是它們有著鋒利的爪子,不易接觸。然而,當人們獲得雞頭后,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們腹中藏有珍貴的明珠。剖開雞頭后,膏液仍然模糊不清,而磨盎的聲音則似乎在風雨中傳來。
清泉活火曾未久,
滿堂坐客分升掬。
紛然咀噍惟恐遲,
勢若群雛方脫粟。
詩中提到清泉和活火,暗示著詩人對食物的準備工作。坐在滿堂的賓客們紛紛拿起勺子舀取雞頭,生怕來不及品嘗。他們的動作猶如一群雛鳥吃粟時的迅速。
東都每憶會靈沼,
南國陂塘種尤足。
東游塵土未應嫌,
此物秋來日嘗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食用雞頭的向往和渴望。東都(指東京)的人們常常懷念會靈沼的美食,而南國的池塘中種植的食材尤為豐富。詩人東游時未曾嫌棄路上的塵土,因為他期待著品嘗這道美食,尤其是在秋天來臨時。
這首詩詞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食用雞頭的美味和珍貴,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食物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食材的細致觀察和形象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食物的獨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