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 / 作者:蘇轍 |
自我來濟南,經年未嘗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澗谷淺,漸遠峰巒積。
翠屏互舒卷,耕耨隨欹側。
云木散山阿,逆旅時百室。
茲人謂川路,此意屬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誤向所歷。
嘉陵萬壑底,棧道百回屈。
崖巘遞崢嶸,征夫時出沒。
行李雖云艱,幽邃亦已劇。
坐緣斗升米,被此塵土厄。
何年道褒斜,長嘯理輕策。
|
|
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解釋:
《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初入南山,自我來到濟南,經年來未曾出去過。不知道西城外是否有一條通向石壁的路。一開始行走在澗谷之間,山谷淺淺的,漸漸遠離了層巒疊嶂。翠綠的屏風相互展開,農人們在斜坡上辛勤耕耘。云霧在山間散開,旅途中有時會經過百室的旅店。這里的人們稱這條路為川路,這個意義是屬于行走的客人。長時間的旅行使我有很多感慨,忽然迷失了我的歷程。嘉陵江的萬壑深處,棧道曲折多次彎曲。峭壁和峰巔交替崎嶇,征夫們時而出現時而隱匿。雖然行李堆積如山,但幽邃之地也已經十分艱險。我坐在斗升米上,被這塵土所困擾。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褒斜的道路,長嘯一聲,整理輕松的行程。
詩詞的中文譯文:
自我來濟南,經年未嘗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澗谷淺,漸遠峰巒積。
翠屏互舒卷,耕耨隨欹側。
云木散山阿,逆旅時百室。
茲人謂川路,此意屬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誤向所歷。
嘉陵萬壑底,棧道百回屈。
崖巘遞崢嶸,征夫時出沒。
行李雖云艱,幽邃亦已劇。
坐緣斗升米,被此塵土厄。
何年道褒斜,長嘯理輕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蘇轍初次進入南山的經歷和感受。詩人表示自己長時間以來一直未曾離開濟南,對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他不知道西城外是否有一條通向石壁的路,這里的石壁可能是山間的險峻峭壁,也可以理解為意義深遠的境界。一開始,詩人走過澗谷,山谷較為平緩,但漸漸遠離了層巒疊嶂,山勢漸漸陡峭。翠綠的屏風相互展開,農人們在斜坡上辛勤耕耘,這里描繪了山間宜人的景色和勤勞的鄉村生活。旅途中,詩人經過了一些旅店,這些旅店是行人們的休憩之所。這里的人們稱這條路為川路,意味著路上行走的都是客人。長時間的旅行使詩人產生了許多思考和感慨,但也不免偶爾迷失了方向和歷程。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嘉陵江的景色,這里山巒交錯,峽谷縱橫,棧道曲折多次彎曲,峭壁和峰巔之間交替崎嶇,征夫們時而出現時而隱匿,展現了旅途的險峻和挑戰。盡管詩人的行李堆積如山,但他也深感這幽邃之地的艱險。詩人坐在斗升米上,表示他的食物已經所剩無幾,被塵土所困擾,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在旅途中的困苦和勞累。最后,詩人思考何時才能找到通往褒斜之路,長嘯一聲,整理輕松的行程,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對自己行程的總結。
整首詩以詩人初次進入南山的經歷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困難與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旅行的心境和對人生境遇的思索。詩中運用了山水景物的描寫和旅行中的感受,展示了自然和人生的變幻無常。詩人通過旅行的經歷,反映了對自我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由和開闊的向往。整篇詩抒發了詩人對旅行的熱愛和對人生道路的探索,展示了蘇轍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