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嘉佑 / 作者:蘇轍 |
道人何為者,陽狂時放言。
寶塔昔所構,鐵券今尚存。
漫浪難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無食輒行乞,一飽常閉門。
爾來二十年,未嘗變寒溫。
嗟哉豈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來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
|
張嘉佑解釋:
《張嘉佑》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人何為者,陽狂時放言。
寶塔昔所構,鐵券今尚存。
漫浪難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無食輒行乞,一飽常閉門。
爾來二十年,未嘗變寒溫。
嗟哉豈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來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道士的生活和心境。道士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大膽地說話,寶塔已經很久以前建造,但鐵券(指佛教經典)現在仍然存在。事物的本質很難揭示清楚,誰又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根源呢?他住在簡陋的草庵中,身體老弱,彎腰駝背。他不得不行乞以維持生計,往往只有一頓飽飯就關上門過日子。他過去的二十年里,一直沒有變化,無論是寒冷還是溫暖。詩人感嘆這一切并不是毫無意義的,但這種意義并不容易言傳。他偶爾會開心地笑一笑,但擔心別人嘲笑他的愚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道士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詩人以深沉的思考和觸動人心的表達,表現了道士雖然生活貧困、身體衰弱,但卻保持著一種堅守和無私的精神追求。他放棄了物質享受,閉門修行,不受外界干擾,專注于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詩中的寶塔和鐵券象征著佛教的智慧和教義,而道士的生活狀態則反映了苦行修行的精神境界。
詩人對道士的生活給予了贊嘆和思考,認為這種生活雖然艱苦,但并非無意義。詩中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一種自嘲和擔憂,他擔心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可能是錯誤的,擔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可能是愚昧的。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哲理,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