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胡 / 作者:蘇轍 |
山胡擁蒼毳,兩耳白茸茸。
野樹啼終日,黔山深幾重。
啄溪探細石,噪虎上孤峰。
被執應多恨,筠籠僅不容。
|
|
山胡解釋:
《山胡》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胡擁蒼毳,
兩耳白茸茸。
野樹啼終日,
黔山深幾重。
啄溪探細石,
噪虎上孤峰。
被執應多恨,
筠籠僅不容。
中文譯文:
山胡擁有蒼茸的皮毛,
兩只耳朵潔白茸茸。
野樹鳥鳴叫整日,
黔山深邃幾重。
啄溪邊的小石,
吵鬧著虎子登上孤峰。
被捕捉應多有怨恨,
竹籠中卻只容得下一人。
詩意和賞析:
《山胡》描繪了山林中一只山胡(指一種野生的山豬)的形象和生活狀態。詩中以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山胡的外貌特征,比喻其蒼勁有力。它擁有茸毛覆蓋的皮膚,兩只耳朵潔白茸茸,形象生動。
詩人進一步描繪了山景,野樹的鳥兒整日啼鳴,突出了山野的寂靜與寧靜。黔山蜿蜒起伏,深邃而重疊,給人以壯美的感覺。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山胡的行為。它在溪邊啄食細小的石子,或者攀登孤峰,引起了虎子的嘈雜聲。這些描寫展示了山胡在山間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野性和活力。
最后兩句表達了被捕捉的山胡的怨恨之情。它被執住,感到非常惱怒和憎恨。被裝在竹籠中,卻只能容納下一人,顯示了山胡的威猛和不可馴服性格。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山胡的形象和生活情景,通過山胡的形象反映了自然界中的野性和生命力。詩人通過描寫山胡的自由與不可馴服,抒發了對自由和野性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束縛和限制的不滿。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轍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